热烈庆祝南平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延城盛开文明花

闽北日报   2018-08-28 08:47

  ­共建文明和谐延城

  ­志愿活动蔚然成风

  ­“拖完地的水,往水池里倒,不能外泼。”如今,每到夜晚,延平区梅山街道超骧社区志愿者都要组织夜巡,及时劝导沿街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去年底,当文明城市创建考核结束后,为了让创城更加深入人心,市文明办与区文明办创新工作做法,由各个街道社区每天组织辖区志愿者轮流对店面外溢、乱扔垃圾、外溢废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开展“关爱生命、文明交通”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分批次走进城区大街小巷,在各繁华路段、主要交通路口,通过文明交通宣传、劝导等方式,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开展“绿色家园、保护生态”志愿活动。

  ­每年3月“公益月”活动期间,开展“植树节”放飞爱心周、“保护母亲河”保洁周等系列“绿色家园、保护生态”活动,近三年来,仅共青团组织的各级青年组织共植树18万余株,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100多次;开展公共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定期在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服务窗口,对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设摊点、践踏草地、破坏公物、污染环境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引导广大志愿队伍和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服务,确保有效服务次数和时间。争取在2018年完成3000个项目的收集,组建800支队伍对接项目,每周两次、每次30支队伍轮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志愿为民,为群众解决困难,共建文明和谐南平。

  ­7月29日,一个酷热的周日,在延平中心城区的文化广场,免费“送清凉”志愿服务站点给盛夏时节高温下的城市户外劳动者带来一丝清凉。路过这里的环卫工人、执法人员、公交司机、快递人员等,都能免费得到诸如安全饮用水、品牌凉茶和防暑降温用品的供应,真实感受到社会关怀和温暖。

  ­为了巩固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打造文明崇德城市形象,打造南平市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动南平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委文明办结合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工作要求,推出了“新时代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决定开展“助力新南平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行动系列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为这一系列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入夏以来,“新时代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清凉行动共在延平中心城区设立9个免费“送清凉”志愿服务站点,旨在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社会爱心商户主动加入到“送清凉”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让“送清凉”项目成为南平市志愿服务新名片,为强化南平市文明创建共建共享进行有益探索。

  ­其实,在今年的考试季,“新时代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考生行动已先期展开。连续五年大型爱心送考活动,已成为南平市一张文明志愿服务的闪亮名片。其后,“新时代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爱心、送温暖也将相继推出。

  ­开展“百姓河长·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则是南平市志愿服务的又一品牌项目。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已坚持数年的“绿色星期六”环保微行动的基础上,联合市樟湖水路运输有限公司,开展长期性的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参与活动的环保志愿者都作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参与延平湖“三江六岸”河湖管理保护监督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曝光、清理、反馈等各项工作,做到河道情况一周一监督、河岸垃圾一周一清理,河面垃圾一月一打捞,履行河流保护管理责任,为保障闽江上游的三大支流建溪、沙溪、富屯溪及沿岸地区洁净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2017年7月,延平区举办了“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身边先进人物基层巡讲活动。巡讲团的5位成员包括团中央第十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福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五届南平市道德模范、南平义工协会会长、南平邮政局职工王桂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全省)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福建省十佳爱民星警、南平市劳模、市最美劳动者、市道德模范、延平区首届道德模范、感动延平十大人物、延平区大横镇派出所指导员朱华弟,南平市“五好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高级工程师王爱凤,南平市最美劳动者、南平市劳模、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党支部书记童忠喜,延平区美德少年、延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曾诚。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们却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奉献自己、帮助他人。他们的演讲都是自己的真实故事,令每一位听众动容、沉思。

  ­近年来,南平市先后有詹红荔、朱邦月、曹阳飞宇、廖俊波、傅光明、张茂发等6人荣获全国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6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12人获评“中国好人”,45人获评“福建好人”,获奖比率始终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城中,南平市持续掀起向道德模范学习、向道德模范看齐的热潮,致力为群众性文明创建构筑道德基石。特别是去年,全市以“俊波精神”为引领,凝聚创城力量。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广泛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把深入学习廖俊波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实体朋友圈到网上微信圈,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传播“俊波精神”,颂俊波、议俊波、学俊波,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积极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建设水美城市

  ­让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

  ­南平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境内3条主要水系水质均为Ⅰ~Ⅲ类,全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8.5%。始终把推动青山变金山的落脚点放在选准做优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着力延链条、补短板、优环境,依托“6·18”平台,举办现代绿色农业、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对接落地一批项目,打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对接绿色产业的通道。

  ­创新生态建设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绿色生态是闽北最大的优势,保护好生态优势,是南平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平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全市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行评价考核,与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相衔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不仅在任时要考核生态政绩,领导干部离任了也要审“生态账”,任期辖区污染也需担责。

  ­推进水环境治理升级,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突出问题,全市开展畜禽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其中延平区累计拆除8828家,削减生猪310.4万头,辖区内劣V类小流域从原来20条减少到目前1条,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重点推进水美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将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会客厅”,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把城市补短板与流域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纳入补齐民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以水补山、以山带水,打造水美城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南平。

  ­污染治理延伸至绿色发展。以可持续生态治水为理念,将水资源利用向纵深、向源头全面推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对山、水、林、田、路、村庄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PPP等模式,引入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流域治理,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做足水文章,推进南平全域旅游,融入朱子文化、茶酒文化、建盏文化等,增强闽北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福建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期满享
  •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 平潭:用实干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