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日报长篇通讯:满目葱绿生机勃发 绿海逐浪风帆劲
着力创新突破,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去年9月26日,在中联部福建主题宣介会上,作为福建省的代表之一,南平分享了绿色创新发展的故事,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行走闽北,处处洋溢的生态之美让人称羡不已。在全省2017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主要流域水质I~Ⅲ类水质比例为100%,空气质量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是全省唯一优于欧盟标准的地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让优良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利、绿色发展的动力源,南平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自我加压,先行先试,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来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亮点工作让山更绿、天更蓝。
——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国首创提出了“城市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水利防洪相结合”的“水美城市”建设。通过打造“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生态城乡,从而带动“山、水、城、业、人”一体发展。谋划实施首批项目12个,总投资300亿元,截至去年底,完成投资58.95亿元。水利部专家肯定水美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创新举措,正以南平为样板制定全国标准。
——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精准提升工程。我市在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策划生成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面对林业融资难点,在国内尚无先例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去年9月,我市仅用不到4个月,谋划了全国首个国家储备林PPP项目,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南平模式、南平速度”。该项目总投资215.3亿元,其中申请国开行贷款170亿元,实施规模达469万亩,为全省最大的林业项目,可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成功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和修复试点。去年我市积极对接财政部、省财政厅等部门,聘请专家组编制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策划生成了24个总投资约50.02亿元的项目纳入全省试点实施方案,三年拟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亿元。经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考察和论证、竞争性答辩等程序,福建省已纳入全国第二批6个试点之一,去年底财政部下达第一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0亿元,其中我市获得奖励资金4.13亿元。
——探索形成“五围绕五突出”南平审计方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账”。2015年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特别是光泽县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成效突出,被审计署确定为改革“抓得好,抓得实,抓出成效”的全国2-3个典型之一。2017年2月,该试点在全市推广,经过实践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五围绕五突出”南平方法,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积极探索建立全国首家生态银行。着眼于解决产业发展的资本问题,探索建设生态银行,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把零碎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统一收储整合、系统集成运营,促进生态资源提质增值,引入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投资经营,搭建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转化平台。4月底,在北京通过国务院参事室的咨询论证,得到国家层面专家的肯定,正在抓紧完善方案,争取6月份在武夷山五夫和顺昌县试点运作。
正是以创新来点睛,南平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上做了一系列探索,使南平的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频,培育了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了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
如今的南平,绿色生活、绿色文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绿、活力的绿、梦想的绿。南平将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闯出一条通往美丽中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