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筑牢绿色发展理念 五千余户畜禽养殖退养户

闽北日报   2018-05-04 09: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2月,市、区合力打响集中整治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完成拆除、关闭养殖场5722家,削减生猪存栏数310.4万头,5224户退养户开始转产转业,延平辖区流域水质持续向好,20条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一年间,水变清了,山更绿了。5000多户退养户转产转型发展路子走的怎么样呢?连日来,笔者深入延平区有关乡镇探访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阵痛”,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踏上了与美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转型发展轨道,打开了生机勃勃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

新建设施农业是以往6年总和

  走进太平镇曾厝村,只见南坪溪畔一个偌大的山坳里有一片大棚。村干部介绍说,这是生猪退养户曾禹銮、曾禹尧领头创办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产菇大棚。

  曾禹銮、曾禹尧曾是曾厝村有着十几年“猪倌”生涯的养猪大户,去年3月,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全部拆除了猪场。猪场拆了后,虽然拿到了补偿费,可往后靠什么生活,他们曾一度迷茫过。后来,在区、镇、村各级干部的引导、帮扶下,去年7月他们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原来猪场上建设工厂化产菇大棚,并组织退养户108人从事食用菌栽培。

  “事实证明,食用菌栽培是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我们已经收获了两茬,产值大几百万元。”曾禹銮说,他们计划一面完善配套设施,一面增加栽培的品种。

  在炉下镇瓦口村的退养户林昌天的全自动化大棚里,雪白的竹荪长势良好。“这个大棚一亩投入20多万元,全部生产有机的绿色食品。”这片大棚,建好的和在建的共40亩,全建在原来的猪场上。大棚边上的山上,老林新种了100多亩以红豆杉、罗汉松为主的名贵树木,并在林下养殖山西麻鸡。“退养转产了,就要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产业上来!我要把这里建为休闲观光园!”林昌天笑着说,麻鸡是在红豆杉林子里长大的,不卖个好价市场都不答应哩!

  据统计,在政策叠加鼓励下,去年延平区新发展蔬菜种植3456亩、果园4339亩、食用菌363万袋、山塘养殖1810亩,新建设施农业3492亩,是以往6年总和,且每亩投资20万元的智能温控大棚就有近900亩。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