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筑牢绿色发展理念 五千余户畜禽养殖退养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幅增长
不少退养户通过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短平快”的经济项目,架起了退养户转型发展“捷径”。去年延平区新建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6个,均数倍于往年增长。
夏道镇吴丹村全村人九成以上曾经以养猪为主。去年退养生猪后,该村年轻人在转产转业关头,敢想敢闯敢干。郑君健、吴万土等3户年轻退养户瞄准小龙虾养殖,投资350万元成立了辉腾农业有限公司,走生态立体养殖路子。去年7月,他们利用原有的猪场清退出来的场地,挖了一口鱼塘,养鱼净化水质,同时租赁周边农户的山垄田共40亩地作“根据地”放养小龙虾。
“小龙虾生长周期为两个月。我们去年10月进的种苗,产的第一批卵已经长大,今年3月初开始上市。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郑君健开心地说,他们当初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后开始养殖小龙虾,边学边干,如今成功了。
炉下镇田头村退养户陈人礼,在猪栏拆除后迅速承包了村里荒废已久的130余亩的鱼塘,成立了一个家庭农场,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养起了淡水鱼。如今他养的鱼高价直供景区餐馆,且供不应求。塔前镇赤坑村,退养户秦世泰的生态农场里基质栽培、水塘养殖、生态大棚……一派现代农业风光在呈现。“我不仅在塔前镇有300亩地,在赤门镇还有200多亩。” 秦世泰说,退养后,他们投入3000万的资金,带领40个养猪户,利用空置栏舍和场地进行技术改造,种植绿色果蔬,仅在赤坑村就搭建起了68个温棚。
“如此迅速地扩充基地,主要是我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秦世泰介绍说,他们依托南平市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由跃农负责打市场,他们只要管好生产即可。
来舟镇发挥自身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及百合花种植大户众多的优势,联系百合种植大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鼓励退养户种植百合花,通过多股东投资种植降低风险,截至目前,退养户共种植约150亩百合花。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兴起
难闻的气味消失了,溪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乡村的美景回来了,发展乡村游大有可为。
夏道镇徐洋村张道荣、陈炳利、陈木金、李军等四户退养户借力转型转产,与落户该村的“森林人家”生态园合作建设连栋设施大棚93亩,种植草莓、西红柿、优质瓜果。走进徐洋村郊,眼前的情景就令人眼睛一亮。别具特色的木构生态园综合楼已建成,游泳池的水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碧蓝透彻,已建成的鱼塘边采摘园大棚瓜果蔬菜绿意盎然。张道荣说:“夏道镇是延平新城核心区,这里有高校园区,与南平高铁北站近在咫尺,发展生态休闲娱乐产业虽然投资大回报期长,不过有这些天时地利的条件,我们很有信心。”
大横镇退养户林财旺在原养猪场的场址上办起了家庭农场,利用几年前种下的40亩梨树、梅果树及原有的一片20多亩的水塘,搞起了休闲垂钓,很快便成了市民周末小憩的目的地。
“以前做了大量宣传也没什么游客,现在环境变更好了,人气提升了,游客也多了。大河有水小河满,一点也不假。”茫荡镇三楼村红河谷山庄负责人张财荣高兴地介绍说,除了经营农家宾馆外,他还种植了高山蔬菜,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
种瓜、种果、种蔬菜,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游,村里人回来了,外乡人引来了,田地里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民俗活动日热热闹闹,乡村成了大家向往的地方,百姓也因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