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南溪一个非常之人一个非常之站 30年不悔的守望
将心向阳山高水长
南来北往,东去西行,这些年,这个小小的山村车站像一个话剧舞台,每天都上演着或平常、或动人、或意外的情景剧。而李典伟这位不变的主角,不断参与着故事。如今,回忆起这三十年的风雨沧桑,有些人与事已淡去,但有些故事还在他的脑海中,依然明晰。
1985年的初春,在照例打扫“过夜车”的卫生时,他在一个座位底下拾到了一个黑色提包。当他带着疑惑打开包时,所见情景让他震惊又有些心慌。“提包的上面摆放着三层香烟,有凤凰牌的,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得的烟。而包的底部,放着一捆捆的牛皮纸,裹得十分严实。我费尽解开一角,发现竟是钱。我数了数,一捆一万元,足足十二捆。”李典伟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有些激动。他小心收好提包,等待着失主上门。第二日,当他下地干活归来时,见到了4名男子在车站等待,神色焦急。李典伟心想,这应是失主了吧。核实了信息后,这4人果真是失主,李典伟便将提包归还。“他们中的3人接过提包,激动之下就往外跑,边跑还边叫找到了,找到了。而另一位较年长的,则当即朝我跪下,泪流满面。”李典伟说,“后来得知他们4人是从三明归来的客商,因行李多,下车时竟将最重要的提包忘了。”这些年,李典伟在车上拾到的钱财、物件不计其数。失主寻来,他便归还;若没有,他就将东西放在车站,以备其他人不时之需。
还有一件令李典伟记忆深刻的事发生在1995年的深冬。那天格外地寒冷,车站的乘客不多。傍晚时分,5辆挂着浙江牌照的黑色轿车行至车站门前停下,车上下来几名“领导模样”的人。他们看了看那“全国第一家农民车站”的牌子,问李典伟这名头从何而来,李典伟如实以告。几人听后大加赞赏其行为,并说:“你不仅为福建争了光,也为农民争了光。”
这些年,李典伟不仅精心维护着车站的运行,还尽心为村里建设和发展出力。1987年,他筹资为村里修建小学教学楼;2006年,他东奔西跑,说动乡贤与相关部门,凑集10多万元修整了村里的主干道。桩桩为村民谋福利的事,让他在大家心中树立了威望。村民们一致认为他是“靠得住的人。”当前,李典伟表示,他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在建的寿政二级路早些通车,那样大家出行便不必倍受颠簸之累。
朱自清曾说,人活于世,不必时常仰脸看青天,也不必低头看白水,只需谨慎着双双脚步,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三十年,李典伟的脚印已镌刻在南溪的泥土上,以拳拳之心做着一件常人未必能及之事。三十年,一个山村车站承载着一方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希望;三十年,一个简单车站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人生轨迹。未来的三十年,这个大山里的客运集散地,还将发挥着它的作用,迎来送往无数人。(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吴苏梅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