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刨”出石碑 宁德霞浦惊现新石器文物
官府建水寨,府志中却无任何记载
从碑文看,石碑主要记述了嘉靖二十八年,明政府在东冲建立官井洋水寨的事迹。碑阴阳两面,均为官至山西巡抚的闽侯人陈达所撰题。
“这个水寨名为‘官井洋’,一般这种军事机构,相关史料中会有记载。”吴春明馆长说,但奇怪的是,在《福宁州志》中根本找不到,在各大志书中也是空白。
吴馆长说,水寨附近,还可能留有不少军营。得到这一信息后,记者在找寻资料中发现,“大房”在古代军事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它是低级士兵的大营房的俗称,一个房间一般容纳25到40人。“距离水寨最近的这个村庄,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兵营。”吴馆长说。
据悉,明朝建立初年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翻看了大量的史书,才找到了官井洋水寨建立的大背景。”霞浦县博物馆馆员雷谢清说,朱纨是抗倭名将,初到任时,看到浙江、福建沿海设有水寨,但名存实亡。他采取系列举措,厉行海禁。
小雷说,嘉靖二十六年六月,明中央政府特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朱纨在嘉靖二十八年三月考察了福宁沿海海防情况,并选定现东冲澳里村修建官井洋水寨。也就是以烽火门水寨为中心,北设流江水寨,南设官井洋水寨,使南北连成一气。官井洋水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然而,朱纨严格的海禁政策,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就在朱纨下令建造官井洋水寨时,嘉靖皇帝将朱纨撤职,命他回苏州原籍听候处理。朱纨得讯,悲愤交加,上书嘉靖皇帝说:“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自己写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秋厓朱公纨圹志》,服药而死,终年57岁。当年正是官井洋水寨建好的时间——1550年。
“很有可能水寨建好时朱纨已经去世,所以没有记录在府志中。”吴春明馆长说,不过这次水寨遗迹的发现,填补了各大史书关于官井洋水寨记载的空白。他还说,朱纨为抗倭名将,这块石碑的发现,也是研究朱纨的珍贵史料。
水寨遗址内,惊现新石器文物
“满地都是红色烧土块,大小不等。”霞浦县博物馆馆长吴春明介绍,在调查明代水寨遗址时,他们发现了上千个大小不等的烧土块,这些烧土块明显不是明代的。
除了这些烧土块外,在距离水寨遗址200多米远的沙滩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巨大的黑色碳化木、带有花纹的陶片、有打磨痕迹的石锛。在一侧山脚下,还捡到了一块两面带有砸痕的长方形石器。这块石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四周摸上去很光滑。
这些烧土块、陶片、石器等,随后被交给福建博物院专家鉴定,最终确定为新石器文物。
昨日,记者跟着吴春明馆长一行,再访明代水寨,寻找更多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在海边,考古人员小雷又捡到一块石器,“这是石锛,典型的磨制石器,两边都有刃”。小雷说,最近下雨,山上冲下很多泥沙,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文物是山上的,还是就在海边。
霞浦区域将展开沿海史前遗址调查
海滩上为何会出现上千个红色烧土块,这些新石器时代的烧土块是做什么用?昨日,记者咨询了福建博物院考古所专家,专家介绍,这些红色烧土块,一部分是烹饪时的支架,另一部分中间是空的,可能是原始人渔猎时,挂在渔网上的网坠。
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为何会与明代遗址混在一起?专家介绍,新石器遗址与明代遗址可能并不叠加,原始人活动的遗址,可能在海湾两侧的山上,这些原始人的用具之所以出现在沙滩上,可能是暴雨冲刷下的。
“霞浦海边发现的这些新石器时代文物,很有研究价值。”福建博物院研究员范雪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台湾亮岛人DNA序列在全世界公布之后,引发轰动,这是南岛语族最早的祖先。霞浦是福建沿海距离亮岛最近的地点,只有18海里。霞浦沿海的岛屿上,很有可能存在着珍贵的新石器遗址,说不定能找到与亮岛同时期或者更早的遗迹。
记者了解到,省考古队将与当地文物部门联合,首次对该区域展开沿海史前遗址调查,这将对研究福建沿海史前遗址分布,南岛语族源头等提供更多的线索。(记者 李熙慧 黄启鹏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