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漳平“好村医”一干48年 希望能有年轻人接班

2016-01-22 10:13 来源:海峡导报 0

  在龙岩漳平最南部的偏僻山村,有一名七旬老人,耐住48个春秋的艰苦,尽心守护村民健康。

1

 

  他就是陈启熙,漳平永福镇古溪村村民。行医48年,成了古溪村的“活病历”,病人住在哪,家中几口人,有什么病情和病史,他都一清二楚。如今,他年迈体衰,希望能有年轻人接班。

村里看病难 萌生学医念头

  国字脸,两鬓斑白,一口流畅的普通话,略带乡音。这是昨日陈启熙给导报记者的第一印象。

2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村里没有医生,没有诊所,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必须步行10多公里,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很是不便。

  这些情况,陈启熙从小看在眼里。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当医生,给乡亲们看病。

  1965年,由村里出资外出学医,当时年近18岁的陈启熙,踏上了学医之路。

  先是去了漳平卫校学习半年多,之后到医院,上了“半农半医”学习班,又过了半年多,他回到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随后每年,他都会去镇里培训几天,并坚持自学。

为民服务 成村里“活病历”

  古溪村,包括4个自然村,现有1200余个村民,分散居住在方圆几十里的大山中。作为古溪村唯一一名村医,陈启熙常常挎着药箱,步行五六公里山路,到群众家中为他们看病。“这些人年纪都比较大,到诊所就诊很不容易,一般都是我主动上门。”陈启熙说,相较以前,这些年道路硬化了,他徒步行医方便了许多。

  48年的行医经验,让陈启熙成了村里的“活病历”:病人住在哪,家中几口人,有什么病情和病史,他都清清楚楚。有时,村民突发疾病,即便凌晨,他也会匆匆赶去,还照顾病患到天亮;有时,刚端起饭碗,患者电话一来,他便放下饭碗,无论天寒酷暑,总随叫随到。

继续坚持 盼寻接班人

  如今,陈启熙成了四邻八乡的“知名”人物,除了附近村落的村民,还有来自漳州南靖、龙岩城区的患者,前来求医。“如果身体可以,我要继续坚持为乡亲们看病。”陈启熙说,不过,毕竟年迈体衰,能有年轻人来接班,是他最大的愿望。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一药店老板以月薪数千元聘请他,挂心着村民的境况,陈启熙最终没去。“以前,村里培养了多名医生,但村里条件艰苦,收入又低,忍不住都走了,只有陈医生坚持到现在。”古溪村原村主任陈寿东说,这么多年来,陈启熙一边务农一边行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还经常免费诊治、送药。

  如今,村里许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而陈启熙却依然和老伴住在木屋里。(海峡导报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陈俊毅 赖荣玉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假牌假证遭查处竟拿万元想行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