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全文下载)

2015-02-05 08:29 来源:福州市教育局 0

  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参照《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精神, 按照《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科学严谨,试题形式有效多样,逻辑严密,表达规范,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全面考查,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二、考试要求与内容

  (一)考试范围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以及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

  1.考试目标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查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八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①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②理解: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比较发现其异同;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③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层次;把握要素之间、部分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④应用:正确调用某个概念、原理或观点,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说明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

  ⑤综合: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将知识或事实的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

  ⑥论证:运用多个知识或从多个层面,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依据、价值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⑦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⑧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上目标,应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加以把握。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四个层次: 

  ①接受与认同:能够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程及教学过程提出的情感目标要求。

  ②体验与感悟:能够通过生活情景和有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感悟事物价值、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判断与选择: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选择,认识和解决问题。

  ④参与与展现: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行为和语言将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自然展现出来。

  以上目标,应根据课程相关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经验加以把握,并在命题中加强渗透。

  2.考试内容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

  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要求主要通过行为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其中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要求。  

  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板块

  学习领域

  (内容呈现)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情感态度

  价值观要求

  成

  长

  中

  的

  我

  心理

  健康

  (认识自我)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

  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4.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道德

  (自尊自强)

  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2. 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法律

  (学法用法)

  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

  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心理

  健康

  (交往

  与沟

  通)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2.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4.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5.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

  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道德

  (交往

  的品

  德)

  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

  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

  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

  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了解网络的利弊。

  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4.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努力做诚实的人。

  法律

  (权利

  与义

  务)

  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知道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

  3.理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2.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个人隐私;

  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

  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我

  与

  集

  体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关

  系

  心理

  健康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1.学会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道德

  (承担

  社会

  责任)

  1.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2.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

  3.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1.树立公平意识;

  2.培养正义感;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法律

  (法律

  与社会

  秩序)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作用及要求。

  学会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国情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

  2.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5.理解共同富裕的原则;

  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

  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

  13.了解先进文化,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5.懂得人生需要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3.学会合理消费;

  4.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5.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学会规划人生,实现理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3.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5.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时事政治的内容

  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简要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生答题时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非正式出版物不得带进考室。考试时间60分钟。

  (二)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其中容易题难度值范围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0.5-0.7、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0.3-0.5)。

  (三)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

  试卷形式: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答题时必须在规定答题卡上作答。

  题型结构: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8%,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2%。

  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福州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出炉 详解各科目变化内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