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上下杭将打造民国风情商业街 老字号有望回归落户

2015-01-20 11:06 来源:东南快报 0

  柯伯藤艺店、耳聋伯元宵店、桥头米时粿……福州上下杭作为古时闽商活跃的地带,孕育了不少老字号。

  如今这里虽然不见当年的繁华,不过这些老字号却始终“不愿离开”,零星点缀在上下杭的周围,似乎在用它们的坚守证明着那时的盛景。

  未来,上下杭将通过旧城改造,复兴民国时期的辉煌。集度假、购物、休闲为一体,老字号也有望在此落户,重获新生。

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俗称“双杭”

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俗称“双杭”

柯藤伯儿子柯法金的藤器店曾位于台江区下杭路100号(资料图)

柯藤伯儿子柯法金的藤器店曾位于台江区下杭路100号(资料图)

  百年老店仍在坚守 “不想离上下杭太远”

  在不少老福州的记忆里,上下杭老店林立,百业兴旺。无论是买针头线脑,还是修桌椅钟表,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去上下杭了。

  近些年来,新兴商业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加上旧城改造的进行,上下杭不少老店要么停业,要么转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而像柯伯藤艺店这样的百年老店是为数不多仍在坚守的。

  柯伯本名柯孔德,对于这个名字,许多老福州人并不陌生。他从18岁开始学藤艺,后因手艺精湛获得“柯藤伯”的美称,以前在上杭路的一个老房子里开店。

  柯法金是他的二儿子,现在子承父业。有一句话一直在上下杭流传:福州有千家万户都用过柯家编制的藤器。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上下杭改造后,柯法金在附近的南园路上重新开起了这家藤艺店。而他印象中的不少同样身为老字

  号的店铺,却不知道去哪儿了,用他的话来说,“慢慢大家就走散了。”

  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店面,柯法金辗转多个地方,最终还是选择了上下杭周边的店面。这里的费用要比别的地方高,对于一个仅靠传统手工艺的藤器店来说,似乎难以承受,可是柯法金最终还是定在了这里。他说,只是不想让这个老牌子离上下杭太远。

  柯法金觉得,这些零星点缀在周围的老字号,其实是在延续上下杭的生命力。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太分散了。”柯法金说,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如果能够有机会重回上下杭,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桥头米时粿的林美珍说,以后上下杭改造好了,有政策扶持的话,回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到时候老字号都在一块儿,上下杭又能见到以前的景象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林晓英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简历资料)
下一条:仓山东部新城农村房屋征补细则出台 农经合成员可享面积保护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