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路“美食一条街”抢占宵夜市场 打造福州夜宵人气聚集地
街上故事
“为聚而吃,达明路就特别适合”
达明路承载无数食客的记忆
除了各种地方美食,烧烤、麻辣烫也是这条街的特色
宵夜,在每一个城市都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这在福州,也不例外。
无论是福州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有着自己熟知且热爱的宵夜聚集地,其中,对于一些人来说,达明路就不可或缺。
冬日昼短夜长,18时许夜幕就已完全拉开,小巷前开始人流缓动,抬眼往里望去只见霓虹灯闪烁,招牌上写着诱人的各色美味小吃:福州小吃、小龙虾、鱼蛙、烧烤、河南风味小吃、火锅……
而即使到了灯火阑珊的午夜时分,依旧有人相邀三五知己于餐桌旁,尽享这座城市悠闲惬意的夜生活。
“在这不知道吃掉了我多少钱啊”
作为福州本地人,32岁的黄先生切身体会出了达明路这几年的改变。
“一个月最少会和朋友来这五六次吧。”黄先生笑着说,“在这不知道吃掉了我多少钱啊。”
这一条街能否如商家所愿,最终修成正果,黄先生觉得很难预估。毕竟福州吃的地方挺多的。不过身处鼓楼的他,还是希望达明路能够变得更加繁华。“在家门口,能有一个可以吃可以玩的地方是件不错的事。”
在黄先生的记忆中,最早的时候,尤其夏天里,他会和外地前来的朋友选择去老福州,点几样小吃,或者捞化、炖罐,价格还行,环境也不错。
在他印象中,还会去圆筒烧烤,不到15平方的小店面,晚上7点左右开始摆小桌子到弄堂里,10点以后半条小弄堂里都坐满了客人。
娱乐场所带动了宵夜市场的发展
如今,达明路的盛世佳人、诺亚方舟、帝苑KTV都已不复存在。
不过,曾经在大名利娱乐场所上班的陈先生眼里,能让达明路的宵夜市场逐渐形成起来,它们“功不可没”。
“那时候吃宵夜,与其说是温饱问题,不如说是习惯。”陈先生称,那时候到凌晨一两点,很多人结束娱乐,就会在附近吃完宵夜再各自回家。
他称,过去达明路夜宵更多是流动摊点。如今,大中型的餐饮居多,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不少老字号店面,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每次来福州,都会去达明路聚餐
31岁的罗先生在武汉一家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公司在福州有分支机构,每个季度他都会来福州出差一次。
“每次一下飞机,同事都会安排一起去达明路吃饭或吃宵夜。”提起达明路,罗先生似乎比福州一些本地人还更了解。
“小龙虾、生蚝、烧烤,这些吃的是最多的,还会一起喝喝小酒。”随着次数的积累,每次来到福州,罗先生都不由自主地想念达明路的各种美食,也喜欢与同事这样的相处方式。
美食品类多样吸引许多外地人
90后的小周来自河南,他常特意去达明路,就为了吃上一碗河南烩面。
“之前在福州没找到哪里有烩面的,后来经介绍就寻去了。”小周称,每次在那边吃面,其实是想念家乡美食的味道,而且那边的员工也是河南人,还能和老乡说说家乡话,觉得特别亲切。
小周的单位里也有很多河南老乡,他们会经常相约一起去达明路,主要奔着河南风味小吃去的。“大家都在异乡,这样的聚会,对我们而言,家乡情就在里头。”
除了小龙虾,还有川菜、闽菜、西北菜、新疆烧烤、东北菜等诸多南北菜肴和特色小吃。“其实,达明路因美食品类丰富多样,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往。”小周认为,那边可称得上福州夜宵不夜城。
“为聚而吃,达明路就特别适合”
在事业单位供职的张先生喜交朋友,隔三差五就会约上朋友小聚一下。
对于他和朋友来说,吃宵夜,只是一种相聚的形式,主要是可以互相聊聊烦心事,吐吐槽,背后承载了太多他们之间的共同回忆。
“为吃而吃,那边的评分可能并不高,但是,为聚而吃,达明路就特别适合,位置就在市中心,交通也方便。”福州80后小郭这样总结。
达明路
路名由来
达明路北接省府路,有雅亮里、葛厝弄、小花巷相连,南通杨桥路入南后街。路名“达明”,《榕城考古略》载:“南折达五显桥,西龙须河,俗称弹棉河沿。”所谓“弹棉河沿”,指昔时手工弹棉的作坊,沿着龙须河设立。后以福州话“弹棉”谐声而定称“达明”,使地名雅化。民国时期,修筑马路,便取名“达明路”,沿用至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