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福州抗战老兵铭记南京大屠杀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95岁陈道添:工兵营上前线 看着同乡被炮弹炸飞
陈道添希望国家富强,不受侵略
95岁的老兵陈道添,住在福州闽侯荆溪镇光明村,在他的手臂上,有一处子弹擦过留下的伤疤。1938年,18岁的他被拉壮丁,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在古田进行6个月训练后,被分配到三七军六十师的工兵营,奔赴湖南长沙。
1941年至1943年,日军进攻长沙,陈道添所属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场发生在芭蕉桥的战斗。老人回忆,当时战斗很惨烈,工兵营也上了前线,闽侯甘蔗的同乡洪添弟与他在一个战壕里。战斗打响后,日军向他们阵地发射了很多炮弹,其中一枚砸进战壕,直接落在洪添弟身旁,将洪添弟炸飞。陈道添说,这场战斗,战友们伤亡惨重,但当天他们成功打退了日军的几次进攻。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道添调到军部担任守卫。国民党发动内战后,节节败退,陈道添思念家中母亲,不肯逃去台湾,偷偷溜回老家。说起当年的抗日战争,老人对日本兵仍是咬牙切齿。老人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国家富强,再也不会被侵略。
94岁陈添霖:厦门炮战 阵地寸土必争
陈添霖别上了纪念章,敬军礼
听说记者要采访自己,94岁的陈添霖特意在胸前别上了一枚纪念章,并向记者敬了一个礼。陈添霖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抗战期间,他曾参与福州保卫战,也曾驻厦门集美,参与厦门炮战(同安、海城一线)。
老人说,厦门炮战时,部队与日军打得非常激烈。“他们夺走了阵地,我们又夺回,双方打起了拉锯战。当时日军不时扔下炸弹,轰的一声,就在身边爆炸。”老人边回忆边做着手势。陈添霖说,那场战斗,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一想起他们,他都忍不住落泪。
陈添霖还回忆起日军投降后,他前往厦门接收日军武器的情形,“厦门城里的日本人,见到我们都立正、敬礼,再也没有以前的威风。”
93岁郑信强:为对抗遗忘 曾写多篇回忆录
郑信强一有机会,就会给后辈们讲抗战经历
93岁的郑信强,当年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也曾到印度学开飞机,后于1947年回到福州。
说到抗日战争,老人情绪很激动,他说,当年日军四处烧杀抢掠,我们不应该遗忘那段历史。为了对抗遗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人就开始写回忆录。目前,由于年事已高,郑信强已经停笔,但一有机会,他还是会与曾孙子曾孙女们聊聊当年的抗战经历。
对于国家公祭日,郑信强很早就关注,并为此叫好。这几天,他常打开电视,关注南京的公祭仪式。郑信强认为,如果忘记过去的苦难,历史就有可能重演。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要勿忘国耻,更要警钟长鸣。(海都记者 陈文浩 张志宏/文 关铭荣/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