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每逢内涝总眼红:细说别人家的排水系统(图)

2014-07-25 10:11 来源:腾讯大闽网 0

江西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
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

  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这一切,都归功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古人留下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赣州市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jpg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

  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在万幼楠看来,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当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

  同时,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5%(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想我中华的两个优秀排水系统,一个是德国人留下的,另一个是老祖宗留下的,为何拥有先进科技的我们,却造不出类似的排水系统呢?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清消费者购金属晾衣架 收到塑料材质获退1000元
下一条:福州西园路积水 男子自制浮排载人收费一上午赚200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