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奢侈品:闽江牌缝纫 唤起老福州的时代记忆
原福州缝纫机厂的职工
昨天发起了寻找咱们本土“闽江”牌缝纫机的记忆的征集后,唤起了不少老一辈福州人对缝纫机的记忆。除了众多对“闽江”缝纫机有深厚感情的读者,就连原来福州缝纫机的老厂长、副厂长和职工都联系了我们。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发展到年产量24万台缝纫机,直至消失,“闽江”牌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诞生
300多人满腔热血研制缝纫机
84岁的林兴桂是福州缝纫机厂的老厂长,从1959年第一台缝纫机的试制成功,直到1992年退休,他把半辈子都留给了“闽江”牌缝纫机。
“真的要了解闽江牌缝纫机,我可算是有发言权的人。”一说起“闽江”牌,林兴桂的话闸子就关不上了。福州缝纫机厂的前身是福州市机械五金厂,那个时候是以生产锁为主,后来锁的市场饱和,他们开始另谋出路了。正巧那时候,为了发展缝纫机,轻工部开始在全国布点,福建当时有2个点,一个在福州,一个在厦门,不过后来只有福州的发展起来了。
1959年,林兴桂和一批老技工到上海学习制作缝纫机。3个月后,他带着五金厂的300多位职工开始自制缝纫机。一开始研制很困难,没有拨款没有设备支持,全凭着他们自己想办法。当时他们只能利用原厂的设备,自制模具,终于在半年后,第一台缝纫机试制成功。
“虽说那个时候没人又没钱,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苦,大伙都是满腔热血,一心扑在缝纫机的研制上。”想起那段日子,林兴桂还是很激动。试制的缝纫机经过轻工部检测后,很快获得了认可,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
看着“闽江”牌缝纫机林国鼎老先生若有所思
发展
仅4年就摘取全国质量比赛银牌
“最早我们的缝纫机品牌叫巨龙,后来考虑到要有福建元素,同年就改成了闽江,既象征着福建的‘闽’,又是我们的母亲河闽江。”林兴桂介绍,当时为了打响“闽江”品牌,他们还去参加了全国缝纫机质量比赛,1963年在上海比赛得了第二名,仅次于上海的“蝴蝶”牌。
当时,全国已有18家缝纫机定点生产厂家,蝴蝶、蜜蜂、飞人等品牌都已经很有名气了。“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缝纫机厂来说,能凭借质量得第二名很不简单。”提到那场比赛的情况,林兴桂仍是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为了公平,由轻工部在全国各地的百货随机抽取两台缝纫机,那两台“闽江”缝纫机就是在东街口的百货抽的,现场直接贴上封条,运到上海比赛。
“技师们在现场把各个品牌的缝纫机一一拆开,检查各个零部件,最后再重新组装现场使用,最后综合评出质量。”林兴桂说,这次获奖后,“闽江”牌也开始有了名气,第二年,轻工部给厂里拨款13万元,也让缝纫机厂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