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吴石竭力阻止设防保住福州古城 助福州顺利解放(图)

2014-01-23 09:1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1月23日讯 虽然少小离家,可在吴石将军的心中,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南京、武汉、桂林、柳州、重庆……跟随着战事的发展,吴石辗转全国,征战一生,但无论在哪,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福州城。

  闽籍军人稀少,他派人回福建招收2800多名学生入军校;福州发生特大洪灾,他发动捐资赈灾,购置粮食衣被,用轮船运至福州;国民党数百箱绝密档案,他巧妙留在了福州,留给了新中国;蒋介石要在福州建军事工事,他拒不从命,保下整座福州古城……

如今的“绛雪山房”,是吴石在大陆各地的旧居中保护 
如今的“绛雪山房”,是吴石在大陆各地的旧居中保护得最好的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历史名城完整无损,吴石将军居功至伟。几十年后的今天,本报记者继续在福州寻找着吴石印记。

创办学校闽人子弟免费入学

  1934年的夏天,40岁的吴石回国,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研究日本情报,并兼任当时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校”的战术课教官。不少后来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都出自吴石门下。

  吴石的三子吴韶成记得,回南京的第一个春节,父亲写了“吴氏本门历代宗亲”几个字贴在墙上,“父母亲先在案前三鞠躬,又让我们兄妹几个依次鞠躬,告诫我们不能忘了列祖列宗,不能忘了家乡。”两年后,吴石晋阶少将。

  在吴韶成的记忆中,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很久,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家不得不和父亲分离,从南京搬到上海。不久,淞沪战争爆发了,日军飞机轰炸上海,新家被毁。他们辗转南京、武汉、重庆、桂林等地,一路上不断受到日军飞机轰炸,“两个小弟不幸死于战乱。”

  在硝烟弥漫的抗战中,吴石仍牵挂着家乡。看到闽籍军人稀少,吴石上签请准陆军军官学校安排招收闽籍学员3000名,后指派专人回闽招生2800多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许多人撤到西南。1939年,已调任桂林行营参谋处长的吴石,牵头创建了福建旅桂同乡会,并创办黄花岗纪念学校,“闽人子弟一律免费入学”。

将298箱绝密档案留给新中国

  1948年,历史再一次将吴石与福州命运相连。当年6月,福州地区遭遇大洪灾,10万灾民无家可归。吴石心急如焚,邀在南京供职的闽籍友人商讨急救之策。除请求中央拨粮外,吴石还发动捐资赈灾,他自捐一月薪资,购置粮食衣被等,用轮船运至福州济急。

  也是这年秋天,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当时南京国防部保存有500来箱军事机要档案,其中不少是绝密档案,白崇禧、陈诚等人主张直运台湾,吴石提出暂移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他的意见很快被采纳。

  当年12月,吴石派下属组成遣送小组,将档案从南京押送抵达福州,存放在于山戚公祠大殿内,并由士兵日夜守卫。1949年5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国民党当局急电敦促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却决定将这批绝密档案留给新中国,他一方面以“军运紧,调船难”为由,将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冒充绝密档案运台,另一方面派下属,将298箱绝密档案悄悄转移至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并委托好友、研究院院长黄觉民保管。

  在寻访中,我们找到了一份珍贵的回忆材料,当时吴石亲信王强写道,1949年8月15日上午,即将去台的吴石密示他,“全力保护档案,福州光复即向黄觉民院长请示一切。”于是,王强等3名部属留在福州,在福州解放第3天,和黄觉民一起将6800多卷绝密档案,交给福州市军管会。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州西二环高架桥凯迪拉克婚车自燃 大火吓坏新娘(图)
下一条:凯迪拉克婚车福州高架桥上起火 幸未有人员伤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