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竭力阻止设防保住福州古城 助福州顺利解放(图)
最后一次回福州住在三坊七巷绛雪山房
记者几度寻访,但都无从查找到福建省研究院书库所在,只有祠宇轩敞的戚公祠,仍矗立山头。我们猜想,当年吴石将军一次次来这里检查档案,也许会向戚公戎装塑像念上一首《满江红》。
如今的“绛雪山房”内,已彻底重修
吴韶成说,这298箱绝密档案中,有775辑价值连城的“末次资料”,即日本侵华期间以剪报形式收集的关于中国2亿多字的情报。如今,“末次资料”珍藏于厦门大学图书馆,著名学者季慕林曾评论:“在当今国内,恐已难以找到。”
“1948年底,父亲奉调回福州供职,他十分高兴,觉得可以为家乡做点事了。”吴韶成说道。当时福州已处在战争前沿,冬雨中,吴石作为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住进了三坊七巷中的宫巷22号“绛雪山房”。
沿着指示牌,我们找到了宫巷22号,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中西结合的砖木大宅,已经变成了“聚春园驿馆”。服务人员说,当年吴石住过的小楼还在装修,没有对外开放。长廊上,挂着吴石将军的介绍,一段文字让我们驻足:“这是吴石在大陆各地的旧居中保护最好的大宅院。”
竭力阻止设防福州顺利解放
史料记载,吴石来到福州后,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谢筱廼来到福州,与他单线联系。通过秘密电台,国民党大量重要战略情报从福州传到党中央。
1949年6月,蒋介石密令征集民工,在福州周围构筑半永久性工事,“作持久战打算。”这一举措,遭到吴石、萨镇冰等人的极力阻止。吴石以福州南有乌龙江,东临大海,北有大山,形成背水之势不能固守为由,尽力阻止修建城防工事,对于蒋的命令,他一再敷衍推脱。
吴韶成回忆,父亲私下曾对部属亲信吴思敏说:“福州千年古城如遭破坏,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直到解放军攻城前,福州不仅没有修成半永久性工事,连野战工事都很薄弱,使福州古城得以保全。
1994年,当吴石的后代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举行隆重的父母合葬仪式时,谢筱廼特地赶来,回忆道:“你父亲为人忠厚、亲切、热诚,而且学识渊博,对我这个当年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十分体贴,还一再关照,万一出事要及时设法通知好营救。在他的周密安排下,福州没打什么仗就解放了。”
福州解放前一天冒死赴台
解放福州的炮声可以听见了。可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总统府”急电:“即日携眷赴台。”吴石隐约觉察到了危险。抗战胜利后,目睹接收大员的腐败,民不聊生,吴石不时喟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厌战的论调,早传到了蒋介石的耳里,让蒋对吴心生疑虑。
此去生死未卜。当时福州即将解放,吴石完全可以留下,回到人民的怀抱。但他为何甘冒斧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吴仲禧在《回忆吴石烈士》一文中,回顾了吴石冒死赴台的初衷:
两个月前,在香港,吴仲禧见到了同乡好友吴石。未来何去何从,两人敞开心扉。吴仲禧请他考虑:不去台湾,转赴解放区。“(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吴石很坚定。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离别时,吴石请求,在必要时,“帮我照顾留在大陆的儿子韶成、女儿兰成。”
1949年8月16日清晨,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吴石带妻子王碧奎、小女儿吴学成和幼子健成,乘军用飞机,离榕赴台。谁知,这一去,吴石永远离开了故乡螺洲边的江水秋风。(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