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行政审判+代表履职”经验获推广
福州市“行政审判+代表履职”经验获推广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 行政案件受理量下降近两成
近日,省委深改办主办的《福建改革情况》第75期刊发了福州市“行政审判+代表履职”工作经验,标志着该项创新机制获省级层面推广。这项机制由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联合福州中院设立,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行政争议调解,推动城建领域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今年福州中院行政案件受理量下降近两成,调解率居全省前列。
福州中院行政庭庭长林孔亮表示,行政争议案件中,城建领域占一半,以拆违、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纠纷为主。长期以来,案件上诉率高,调解困难,即使依法完成审判程序,也难以真正化解双方矛盾。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与福州中院联合设立城市管理行政争议诉前化解巡回点,依托市人大代表城市管理行业联络站的18名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和13名行业特邀调解员,搭建专业调解平台。机制运行以来,已通过代表参与化解行政案件67件。法院同步建立司法建议与代表建议“双反馈、双转化”机制,今年已办理涉城建领域代表反馈件19件,发出司法建议5件。
机制的活力在于实践,其成效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得到生动诠释。林孔亮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发生在今年的典型案例:某投资企业多年前在市区进行土地开发投资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商机。土地使用权期限到期后,行政机关基于该投资企业未在约定期限内向其提出续期用地申请,故作出收回土地的决定。该投资企业认为其未提出续期用地申请事出有因,遂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须遵守正当程序原则,在作出任何使相对人遭受不利影响的决定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程序参与权。从工作流程上看,收回土地需要提前告知企业,综合考虑企业的陈述、申辩意见后再作决定,并送达企业,行政机关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疏漏,径直决定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规划。”林孔亮说,福州中院迅速联络市人大代表城市管理行业联络站,请求开展调解。
行业联络站的人大代表们既作为特邀调解员又作为专家调解员,基于专业精通、熟悉行业的优势,很快抓住这起案件的症结。在站长施华明的主持下,行业联络站与行政机关展开沟通,指出程序上存在的不合规因素,同时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企业,从投资发展角度分析利弊,与对方探讨在当地长久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6月,经过不懈地居中调解,行政机关与该投资企业达成一致意愿,在撤回原有收回土地决定的同时,进一步沟通协商合理的处理方案。该投资企业心服口服,撤回对这起案件的起诉。
回忆当时的调解过程,施华明说,他也来自企业,理解这家企业土地被收回、场馆无法经营将面临的困境。而以代表身份介入调解,架起了一道“民心桥”,同时能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人大代表常态化介入调解,推动行政争议化解从“个案处理”向“源头治理、制度化解”长效机制转变,为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感谢代表们在法官和行政机关、群众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行政审判工作事半功倍。”林孔亮由衷称赞道。(记者 李白蕾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