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着力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
闽都文脉长 时代气象新
——福州着力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过去一年,福州深挖闽都文化内涵,以文化之力铸就城市之魂,让千年积淀的深厚底蕴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澎湃动能。
以文化人 厚植精神沃土
乌山叠翠,闽水潺潺,文明如一朵花,在福州的土地上绽放。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福州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福州连续五届获此殊荣。
连续二十一载的拗九节传递敬老温情,持续二十年的七夕“邻里节”凝聚社区亲情,深入人心的“福州读书月”涵养城市书香,遍布社区的“榕文明·益成长”讲座温暖市民心灵……这些浸润着文化力量与道德温度的品牌活动,正是福州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生动实践。
文明的滋养,既见于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承,更显于熠熠生辉的道德群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获选、10人提名全国道德模范,9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炎炎夏日,榕城街头的“爱心茶摊”支起凉棚。环卫工人清扫完路段,熟练地走到茶摊前,接上一杯沁着茉莉花香的凉茶,一饮而尽,感慨地说:“这茶不只解渴,更是福州人的心意。”这项持续十二年的公益活动已成为福州独特的街头风景,传递着无声的关怀与信任。
今年以来,3.5万场文明实践活动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滋养城市的温暖海洋。同时,依托全市已建成的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6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福州打造出“温暖榕城”文明实践矩阵。
文明创建过程中,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在发生:老旧小区通过“微更新”整治,增添了公共空间与绿化景观;农贸市场经过标准化改造,变得明亮整洁、管理规范……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库与热心市民组成的文明巡访团常态化开展工作,他们既是“眼睛”也是“外脑”,共同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言献策。
从街头巷尾的爱心茶摊到社区里的长者食堂,从广场楼宇的公益广告到社区楼道的整洁环境,从公交地铁上的礼让座位到政务服务窗口的微笑服务……在福州,文明已成为每个市民触手可及的温暖,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守正创新 赓续历史文脉
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作为三坊七巷中年代最久远的古厝之一,在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的精心修缮后于去年对外开放。这座百年建筑的古韵得到最大限度保留,成为福州文物修缮工作的生动写照。
一年来,福州进一步强化重点文物修缮,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柔远驿等24处文物修缮工程,今年9月更提前完成15个2025年度市级为民办实事文物建筑修缮项目,涵盖古民居、寺庙、桥梁等类型,累计投入资金超2300万元,让洗银营20号、螺洲孔庙、十四门桥等15处文物建筑重现历史风貌。
让文物“活”起来,是传承的关键。今年恰逢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8月,林则徐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同步推出“回首家山无限情——林则徐与福州”专题展览,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生动再现林则徐疏浚西湖的场景,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品格。今年以来,福州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故居等1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
文物的长久守护,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坚实支撑。福州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制度体系,明确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筑牢文物保护防线。
摸清家底,方能行稳致远。福州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1197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福州西湖成为全省首个文化景观类新发现文物,被遴选为“四普”新发现重点推荐对象;连江黄岐屿、连江炉溪山、福清井尾山、闽清鲤鱼山等多处史前遗址,为闽江探源研究增添史前新篇。
随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推进,福州的文化名片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三坊七巷、福州海丝史迹、船政文化史迹等3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承载着闽都记忆的遗产不仅成为市民感受历史的“身边课堂”,更成为向世界讲述福州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魅力的重要窗口。
以文塑旅 融合创新绽华彩
时隔一年,福州奏响文旅融合的新乐章。赵丽颖发间的非遗“三条簪”通过短视频惊艳全网,三坊七巷的VR(虚拟现实)沉浸式剧场让游客与千年历史对话,连江悬崖咖啡馆成为山海间的诗意地标……这些鲜活场景,共同描绘出福州文旅经济的蓬勃画卷。
数字,是这份活力最直观的注脚。福州上半年接待旅游总人数、游客旅游总花费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文旅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活力的源泉,深植于福州绵延不绝的文脉。福州有一条串联古今的城市中轴线,北起屏山,沿鼓屏路、八一七路、解放大桥延伸至烟台山。镇海楼、冶山春秋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文化地标自北向南分布,成为闽都文化的重要展示地。
2024年以来,福州精心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三条轴线,推动文旅地标串珠成链。鼓山旅游景区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审,烟台山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坊七巷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一条中轴,千年文脉,正持续焕发新生机,这背后是福州文旅融合的整体升级。
今年夏天,上下杭推出沉浸式互动剧场《虎纠喜事》,场场热闹,笑声不断。“文旅+非遗”让老技艺焕新登场。闽剧、伬唱走进古厝,一年800多场活动在三坊七巷、上下杭轮番上演。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3个街区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7%,创历史新高。
这股热潮也沿着海岸线向世界延伸。悬崖咖啡馆成为国际户外爱好者争相打卡的地标;通过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福州搭建起跨文化对话之窗。2025年上半年,福州接待入境游客3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今年6月,福州在《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中获评年度潜力上升城市。
9月30日,福州市文旅经济发展推进会举办,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效应的14个文旅项目签约落地,签约总金额超113亿元,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记者 燕晓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