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精准扶贫到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波三折终脱贫
“多亏政府把我们家纳入低保,要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啦!”昨日,67岁的郑建飞在与扶贫干部蔡琎交谈时,激动地说。蔡琎是永泰县同安镇扶贫办主任。郑建飞是同安镇上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实现脱贫。
镇村扶贫干部在了解郑建飞家槟榔芋种植情况。
产业扶贫、就业帮扶、医疗保障……老郑之所以能够脱贫,与县、镇、村三级帮扶是分不开的。
靶向“治疗”因病致贫
老郑一家三口,老伴李菊芳10多年前半身瘫痪,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当初看病的钱大部分是借的,之后每个月医药费花1000多元。
“老郑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郑建飞家第一帮扶责任人、同安镇民政办负责人汪家晶说,老郑儿子为照顾父母,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更关键的是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5年,同安镇将郑建飞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镇、村等帮扶责任人,在县委主要领导指导下,经分析研究,决定采用产业扶贫、就业帮扶、医疗保障等多种方式,助力老郑一家脱贫。
镇政府免除了老郑一家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资助。然后,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针对李菊芳的情况,向县医保中心申请特殊病种门诊待遇,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李菊芳自掏腰包的医药费,降低到每月最少只需一两百元。
种植芋头圆梦脱贫
解决了医药费的困扰,如何脱贫,又是一道难题。
上庄村党支部书记郑思贞说,同安镇芋头种植量大,为此扶贫干部建议老郑种芋头。
首先要解决启动资金问题。镇党委、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积极协调运作,帮助老郑申请了扶贫济困“春风行动”资金3000元、中央扶贫资金2000元和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
2016年老郑种植槟榔芋12亩,2017年扩至14亩。
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难题,镇政府牵头实施“雨露计划”,邀请农业专家到镇上讲解农学知识,并安排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定期到老郑田地上查看种植情况,现场指导解决问题。同时,镇政府还帮助老郑与永泰县绿野洲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约定包销问题,这样扣除种植成本,每亩槟榔芋可获利润3000元。2016年仅此一项就为老郑带来3.6万元利润,2017实现利润4万元。
帮扶干部还介绍老郑的儿子郑而志到清凉镇做水电工,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而且清凉镇离同安镇不远,方便郑而志回家照顾父母。这样一来,老郑家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