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精准扶贫到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波三折终脱贫
入实现多元化,脱贫更加稳定。
突遭变故再获帮扶
如此下去,老郑一家很快就能奔小康。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场变故。
2017年4月26日,老郑开着农用三轮车前往田地耕种,途中不慎跌倒,造成颈部脊髓损伤、多个部位骨折,经过多家医院治疗,现在仍行动不便。儿子郑而志只得离开清凉镇的工作岗位,回家照顾父母。
这场变故,花费了8万多医疗费。老郑的心情跌至谷底。
这时,永泰三级扶贫干部又上门了,为他们加油打气,并带来了永泰县医疗保险的新政策。按照新政策规定,8万多元的医疗费,可报销53000多元。此外,镇政府还为其申请民政临时救助和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救助款共3980元。正是这些及时救助,使得老郑家2017年扣除医疗费用后,家庭净收入仍达29000多元,人均9800多元,在2016年实现脱贫的基础上稳定了脱贫成果。
今年,因劳动力受限,老郑家仅种植了5亩槟榔芋,收入将锐减,怎么办?
蔡琎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将他们家纳入了低保范围,一家三口每月合计可领取约1000元低保金。村里还为郑而志安排公益性岗位,打扫村里卫生,每月收入800元。
脱贫后,老郑还有更大的目标。他说,等身体好一些,想扩大芋头种植面积,以后买一套新房。等日子过好了,儿子就能娶妻生子,圆他们二老抱孙儿的愿望。
“扶贫密码”,管用
老郑一家的脱贫之路,是永泰“1+3+N”帮扶机制的生动实践。目前,永泰县形成了一组独特的“扶贫密码”——“1+3+N”,即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位县处级领导挂钩,每个贫困户有县乡村三级干部挂钩,每个贫困村有省市县挂职干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社会力量帮扶。
基于此,永泰所有扶贫对象去年底如期脱贫,兑现“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这一组“扶贫密码”,还实现了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在扶贫干部鼓励和支持下,老郑一家愈挫愈勇,他说:“只要能吃苦,日子就一定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