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外来石头在市场异军突起 福州寿山石交易渐冷清

2016-09-12 09:34 来源:福州晚报 0

­  峨眉村的加工寿山石机器已废弃。

­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受到各路藏家追捧。其中寿山石有1600多年历史,因色彩斑斓、晶莹剔透,有着“天遣瑰宝”“石中之王”的美誉,是福州的文化名片,曾参与“国石”竞选,名列候选石榜首。

­  不过近年来,各种外来石头在石雕和篆刻市场异军突起,其中老挝石因产量巨大、价格低廉人气渐旺,而寿山石交易却逐渐冷清了。是曾经的价格虚高、市场的疲软,还是“李鬼”入侵?寿山石的历史地位、文化背景、地域特征是否会被抹杀?寿山石行业似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

­  萧条:

­  峨眉村寿山村

­  不再“靠山吃石”

­  晋安区宦溪镇峨眉村村民,曾靠村前的月洋山为生,因山里蕴藏大量的芙蓉石,许多石商慕名而来。而今,沿村而上,村民家门口加工寿山石的机器都已废弃了。

­  石农老叶边清洗一堆碎石边懒洋洋地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是芙蓉石的开采旺季,对面的月洋山夜夜灯火璀璨,每天都有大量石商来峨眉村买石,有的石商甚至租房买石,峨眉村一屋难求,“现在不让开采了,许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我加工的都是以前留下的碎石,卖几十元钱”。

­  来自四川的老王在峨眉村待了16年。“大赚时有过,如今的萧条也感受到了。” 他指着一块已经加工完毕、重量超过50公斤的芙蓉石告诉记者,“这块石头原先可以卖十几万元,现在只能卖两万元,刚够本。”而更多的石头价格,只有当年的十分之一。

­  与峨眉村相似的还有曾经风头无限的寿山乡寿山村,一度经营寿山石的店面多达上百家,现在却鲜有开张经营的。几天前,一名开饭馆的老板对记者说:“寿山石好卖的时候,每到周末这里就挤满了人,我做菜都来不及,现在市场疲软了,唉!”

­  据了解,寿山乡附近的矿山盛产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一百多种寿山石。2000年4月晋安区政府对寿山石的资源保护作了规划性的开采限制,随后对沿寿山村宝石溪中线两边的田黄石主产区实行“封地”,禁止挖掘田黄宝石,并陆续对寿山石资源实施种种保护性开发的条例和政策。如今,许多村民外出谋生。他们坦言,希望政府理性引导,合理开发利用寿山石资源。

­  曾经能卖数十万元的寿山石,如今以成本价都难以卖出。

­  热闹:

­  价格低廉

­  老挝石占据市场

­  在石商眼里,量多价优的老挝石的到来,成了“压死寿山石的最后一根稻草”。

­  老挝石以“类寿山石”的姿态出现,一些石种极似寿山石中的杜陵石、善伯石、高山桃花冻石等。老挝石流入之初,一些不法商贩甚至用它来仿冒寿山石。

­  现在,老挝石抢尽风头。在晋安区樟林村寿山石加工一条街,记者随机走访了11家商铺,其中7家在加工老挝石、两家加工寿山石、两家售卖外省石头,大部分商铺同时售卖老挝石和寿山石。

­  “精品寿山石价格稳定,但是一般品质的寿山石价格下降了一半。”一家作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老挝石价格低廉,市场偏好逐渐倾斜,“过去寿山石价格炒得太高,现在老挝石让市场逐渐冷静。”

­  除了加工市场,成品市场也成了老挝石的天下。记者在每周六位于西门藏天园以买卖寿山石成品为主的早市、每周日位于六一路特艺城的寿山石与雕刻成品的早市上看到,寿山石摊位的冷清与老挝石摊位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

­  长期关注市场的一名石商告诉记者,2014年老挝石大量涌入前,市场比较冷清,老挝石的出现,给低迷的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  由于石头多是私下交易,没有人知道老挝石成交了多少。多名淘石客则告诉记者,目前在老挝参与淘石的主要是福建人和浙江人,其中福建人占多数,至少有数百人,流向老挝石的资金至少数亿元人民币。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福州晋安区自加压力 新店镇坂中路征收等107项目提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