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石头在市场异军突起 福州寿山石交易渐冷清
樟林村不少作坊在加工老挝石。
声音:
老挝石现在叫“寿山石”?
“无论产自哪里,透闪石软玉都定名和田玉。”韩国玉主要含量也是透闪石软玉,它能被称为“和田玉”吗?实际上,“官规”真的这么叫了,尽管这种叫法不被流通市场承认。但老挝石却有规定的“官名”了,它就是寿山石?
据了解,老挝石产自老挝阿速坡省,颜色、肌理、质地与寿山石善伯洞、杜陵、水洞高山等品种极为相似,除了刀感不同之外,流水纹、桃花等肌理特征一应俱全。不仅是寿山石,巴林、昌化等名石也可在老挝找到“孪生兄弟”。
虽然部分老挝石具有极易褪色等问题,但纹理较乱或规格略小的老挝石只卖两三百元,一些色彩、质地还不错的老挝石报价也仅在三四千元,而同等品质下,寿山石至少万元,价格相差十几倍甚至百倍。
来自收藏界的另一个声音也在响起。记者在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官网看到,一篇名为《国标:各地迪开石或叶蜡石定名寿山石》的文章称:“根据《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规定,珠宝玉石按矿物成分命名,无论哪里的产地,透闪石软玉都定名和田玉,迪开石都定名寿山石。”
文章中称,根据标准解析:“一些珠宝玉石虽然使用了地名命名,如和田玉、岫岩玉、坦桑石、寿山石(除峨嵋外多为迪开石)、青田石(多为叶蜡石)等,其中的地名不再有地域的意义。”
对此,福建省宝玉石协会会长王乃珠说:“经过地质矿产部门检验,老挝石的主要组成是迪开石,根据国标,允许定名为寿山石(按国标定名)或迪开石(按矿物成分定名)。”
王乃珠表示,寿山石或老挝石送省内外所有有资质的宝玉石检验机构检测,其报告结果均为寿山石或迪开石、寿山石或叶蜡石(芙蓉石品种),“寿山石产业要大发展,福州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寿山石交易市场,要发挥原产地的优势,排除传统的观念,才能促进产业兴旺。”
反驳:
寿山石的千年文化
不可代替
“老挝石可以被叫做寿山石”的这一说法,让寿山石行业的专家们十分不解。
曾参与《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地方标准起草和审定工作的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立旺表示,按照国标,青田石和巴林石的主要成分也是迪开石或叶蜡石,按照这样推论,“老挝石岂不是也能叫做巴林石或青田石”?
“国标并没有规定化学成分是迪开石的都能叫做寿山石,否则青田、巴林、寿山化学成分都相似,那岂不是都要并入同一石种?条款中没有寿山石的判定定理,只有寿山石的材料性质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是不能想当然地当做判定定理来进行鉴定的。”吴立旺遗憾地说,随着韩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玉等外来玉种都被纳入“和田玉”的范畴,如今的和田玉市场已是一片混乱,这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益晶告诉记者,从事寿山石雕刻数十年的专业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观感、手感、刀感以及石质、纹理、色彩等要素加以辨别,“我们欢迎雕刻家庭的大产业概念,但这不是以损害消费者和收藏家的利益为前提,如果没有诚信,这个行业如何发展?”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宗坦说:“老挝石永远不可能取代寿山石,‘老挝石标寿山石不存在售假’的说法则为售假打开了通道,损害了消费者与收藏家的利益。”
据介绍,雕刻石的核心是寿山石,寿山石的核心是田黄,其他雕刻石的价值是依托于核心价值而存在,其中皇家文化是田黄不可忽视的主要部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寿山石才达到今天“石皇”的地位,任何石种不经过发展直接一步到位,其害大于利。
曾经供不应求的寿山石碎石,如今乏人问津。
态度:
欢迎他山之石
来榕“镀金”
对老挝石来榕,寿山石雕刻大师们基本上持欢迎和包容态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礼忠表示,大量老挝石进入市场,是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果,并不存在“压垮寿山石的最后一根稻草”之说。
他说:“上世纪80年代,寿山石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五六百人,现在从业人员达二三十万人,与寿山石相关的专业市场约30个,僧多粥少的局面早已形成。而近几年少有寿山石投放市场,原材料的供应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寿山石的数量甚至无法达到老挝石的十分之一,值得雕刻的寿山石越来越少。”
对于雕刻家而言,用新材料还是继续坚守在荒芜的土地上,答案不言自明。陈礼忠说:“雕刻技艺的传承之路还很长远,但历史的脚步没有人能阻挡。”同时,他也表示,不能把其他地区出产的叶蜡石等统称为“寿山石”,寿山石有严格的历史和地域定义。
郑宗坦表示,老挝石等新石材为中青年雕刻家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从雕刻行业发展来说,不断有新的雕刻材料补充是好事。“老挝石的出现也更加烘托出福州印石之都的地位。它中、低价位的定位,是对以寿山石为主的雕刻石的阵容补充与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老挝石最终的结果是融入雕刻大家庭,同时也展示了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郑宗坦说。(记者 雷岩平 魏旸艳 实习生 黄丽汀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