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尚无废旧蓄电池回收渠道 亟待建立回收体系
最终被怎么处理了?
在晋安区浮村附近的一家废品回收站,记者看到蓄电池都被拆解过。收购站陈老板说:“小贩都是把蓄电池钻孔,倒掉残留液体后再卖给我们,他们也不会拆得太厉害,因为最后回收的厂家连外壳都要的。”记者询问小贩怎样处理蓄电池中的残液,陈老板说:“那些就是大概不到20%的硫酸,他们随便倒咯,都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专门处理的地方。”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具有危险废品经营许可证的建阳市荣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某。他说:“我们公司不收废旧蓄电池,我们收的是经拆散、破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中部分含铅物。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蓄电池中70%的铅块。废品收购商把蓄电池送到厂里时,已经把硫酸等我们不需要的部分都处理了,具体怎么处理我们不清楚。”
“小贩们随意处置的电池酸液正是环境杀手。”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邵艳群说,“小汽车、电动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由铅、硫酸以及其他金属和塑料组成。报废电池的酸液一旦随意排放,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破坏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如何加强管理监督?
处理电动车废弃电池的末端环节该如何监管?记者从福州、厦门等地的环卫部门了解到,他们没有统一回收废弃电池,因为这不属于环卫的责任范围,而且我省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有相关处理资质的企业。
“现在处理这些废电池确实是一个难题。”福州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一位负责人说,“从2010年实施《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开始,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废旧蓄电池的回收管理,要求电动车销售点进行蓄电池流向登记,并把回收的蓄电池统一返厂。基层环保部门也会定期对电动车销售点进行督查,要求销售商不得把废旧蓄电池私自卖给小贩。”
这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由于没有强制标准,他们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大。他说,目前我省废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应当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建立更多回收企业。此外,除了环保部门外,需要工商、公安等多部门介入,因为涉及的不只是电池的清洁生产、回收利用,还有运输流通环节的污染问题,“对于不规范的行为,比如倾倒废液等要追究其责任”。
邵艳群说,关于报废蓄电池的处理,我省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流程。他建议,电池生产厂家应该负起责任,卖出一个电池就要回收一个;政府部门要对厂家进行监管,指定流程让废弃蓄电池进入正规的金属提炼厂;对于消费者,可出台政策规定其在购买新的铅酸蓄电池时,缴纳一定抵押金,待交回废旧电池后,商家再退回抵押金;此外,可探索建立铅酸蓄电池管理基金,基金可用于补贴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记者 谢婷 实习生 金锦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