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态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森林覆盖率达65.95%
森林覆盖率65.95%,多年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绿色,是福建发展的底色。
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生态省”战略构想,2014年获批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福建走在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鼙鼓动地,守绿之人别有一番豪情。“不仅要守好绿色,更要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表示。
这是十九大报告给我的最大启迪
“桑园基地的选址终于定下来了,3个星期后就能开工!”这几天,福建光泽县新飞燕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邓小兵满怀欣喜。
邓小兵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外经商多年,这次回乡投资,出手就是1个亿。为了签下这份约,光选址就花了4个月。不是效率低,而是谨慎。
第一个谨慎的是李坊乡乡长赵红玉。去年8月,光泽县成为福建首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县(市)之一,考核赵红玉的“指挥棒”,不再仅以GDP增量为指标,更多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考评——李坊乡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这五大类指标在其任期内的变化情况。去年刚上任,一个投资3000万元的养鳗项目,因为有破坏环境的风险,被赵红玉狠心叫停了。
赵红玉的这份执着,打动了邓小兵,他带着种桑养蚕的产业计划主动登门。
项目很生态、潜力也很大,不过现在轮到邓小兵谨慎了:“最初看中的400亩地,山势有点陡,开发浅了,利用率低;开发深了,有可能破坏生态。”乡里重新帮他找了1000亩缓坡地,“清泉绕山、远离农田,既适宜桑树密植,又能涵养周边生态。”
“守绿”“用绿”的制度约束,正深刻改变着发展理念。“引进项目、发展经济,要先精打细算生态账,这是十九大报告给我的最大启迪。”赵红玉说。
绿色发展,考核先“绿”。在已出台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中,福建取消了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共34个县的GDP考核,并对全省各地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
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无水氢氟酸经过管道运输入罐,深加工为五氟乙烷,整个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盐酸也可出售。从生产流程到产品属性,都很‘绿色’。”看着新上的设备,三明市清流县东莹化工公司副总经理何胜的眉头舒展开了。五氟乙烷是东莹研发的新型环保制冷剂,臭氧破坏值为零,是氟利昂的理想替代物。产品一经推出,订单纷至沓来。“我们产能的一半都被美国市场预订了。”为此,公司需要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
钱从哪里来,何胜发了愁。三明在福建最早开展“环境资源有偿化”改革,所有新建工业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均需通过交易获取。去年底东莹公司从海峡交易所购买了49吨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再建生产线捉襟见肘。》》2017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出炉 22家闽企上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