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疫苗招标采购基本流程 疫苗采购及接种管理要求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在保证疫苗供应安全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在第一类疫苗的招标采购中,原则上可在选取1家疫苗生产企业作为中标或中选单位的同时,再选取1家疫苗生产企业作为备选单位。在第二类疫苗的招标采购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布的《福建省第二类疫苗成交品种目录》中遴选采购品种,向入围疫苗生产企业采购疫苗,保障本地第二类疫苗供应。
在预防接种管理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城镇每个街道至少应设置1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5公里;农村实行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模式,每个乡镇至少设置1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服务半径超过以上标准的地区,应根据情况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或接种点。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海岛,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流动服务,或在保证服务质量前提下设置村级接种点,采取定点与入户巡回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预防接种可及性。城市新建的城区、居民区、开发区应及时增设接种单位。
同时,县级卫计部门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蔡强)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今日医学上常见的接种方式为注射,而“接种”一词乃是由种痘技术而来,其本意与今日用法有所区别,在现代免疫学研究的运用范畴也有些微差距。
接种流感疫苗能终生免疫吗?
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每年的9、10、11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流感疫苗其实就是降低了毒性的流感病毒、或流感病毒的某些成分。建议6月龄及以上易感者、易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人群接种,重点推荐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体弱者、老年人、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人口密集场所感染流感风险较高者接种。
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就会对进入人体的少量减毒流感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抗体。当人体遭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所产生的抗体就会迅速启动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从而达到杀灭病毒抵抗流感的目的,使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反应更迅速,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但是,因为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且变异类型往往不可知,使得疫苗保护率波动在30%-90%,因此已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仍可能得流感。
这些情况下孩子不适合接种疫苗
如果孩子有一些特殊情况,是不宜接种疫苗的。比如:孩子发热;处于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例如哮喘、荨麻疹;有严重慢性病,例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最近6周之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一旦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应推迟疫苗接种,以避免被动抗体的干扰。但是,禁忌症消除后,就要及时给孩子补种疫苗。
家长一定要长期保存好预防接种证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要到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凭接种证注射各种疫苗。预防接种证不但是儿童的一个健康档案,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一是凭证接种可以防止漏种、错种疫苗,确保接种安全有效;二是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三是在儿童出国留学时,也要查验接种证。为此,家长要妥善、长期保存预防接种证。
相关阅读:
福建出台购房新政策(2017年12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