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已报告登革热63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2016-08-05 07:49 来源:闽南网
0
伊蚊(花斑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花斑蚊
花斑蚊,学名又叫伊蚊,它最大的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花斑蚊是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分布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近1000种。中国有100余种。伊蚊多孳生于树洞、竹筒、叶液、缸罐、石穴、坑洼等小型积水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
预防登革热,灭蚊是关键
预防登革热,做好防蚊灭蚊是关键。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是防蚊灭蚊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环境改造方面,做好封、填、疏、排、清很重要。
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在环境处理方面,一是要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二是要冲刷河道水闸;三是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四是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五是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上午、黄昏,别去草丛玩
一、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二、如果房间没有空调,应安装蚊帐或防蚊网;
三、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四、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8—10时,下午4时至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五、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六、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
七、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海都记者 章微 实习生 陈秋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