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家居商铺空置率近20% 卖场仍扩容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泛家居建材的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的平均增幅达到8%。2009年市场需求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市场需求达到3,800亿元人民币。即使在由房地产和石油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2008年,市场需求也超过了3,000亿元人民币。
虽然家居建材消费市场巨大,但仍赶不上建材生产年总量的增长和流通企业的增加速度。据了解,我国家居建材卖场的扩容速度非常之快,特别是近几年,单个卖场已从几万平方米发展到几十万平方米,扩容速度前所未有。
日照也现“撤场潮”
据笔者了解,像日照这类三线城市也出现了“撤场潮”现象。在日照为数不多的家居卖场中,有一部分商户已经退出卖场。“撤场潮”现象的出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润的“入不敷出”,应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笔者发现,虽然日照的家居卖场数量不多,但相对于280多万的人口数量,仍然供大于求。据商家反映,对类似日照这样的三线城市而言,卖场的过度增加和扩张,势必会对这些地区的整个泛家居行业产生影响。
从表面来看,家居卖场的增多、增大也许会为制造企业争夺市场空间增加机会。销售网络扩大了,营销成本理应降低,但由于重复建设,各自为战,导致单位销售点的业绩下降,营销成本反而增加,家居卖场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笔者在日照的家居卖场发现,木门商家的店内大多门可罗雀、生意冷清。特别是中高端木门品牌,更是无人问津。家居建材卖场出现了租金费用高额,但生意经营惨淡的怪相。这种怪相让部分商家陷入危机。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依然要归咎于卖场的过度增加和扩张。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购买选择,“价格高了可以不买”,
“质量差的可以不选”,“服务不周到的可以不用”……市场上供小于求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众商家之间争夺客户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
经销商夹缝生存,进退两难家居卖场豪华的设施、高额的运作成本,不可避免地要转嫁到经销商的租金等费用上,使得商家入驻家居卖场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些经济发达的省级城市,某些商场的摊位租金每月已经超过200元/m2,经销商为了消化过高的租金,保证利润,只能提高产品的价格。价格的上涨,使得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小。
200平方米的店面规模,按照目前的租金标准来算,商家至少需要支付4万元租金。也就是说,商家必须月销售额在25万以上,并且有35%的毛利才能基本持平不亏损。其中20%的毛利用于租金,10%的毛利用于运输、配送、安装费,5%的毛利用于人员工资、提成费用,还不包括税收、财务、管理等费用。眼下,特别是在今年这种市场条件下,要做到这个销售额实际上并不容易。有时候,为了达到销售额,商家只能削薄利润低价出售,但即使这样,商家也一样会亏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