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江湖风雨 科技行业有趣的变革者
王微
下一个美梦里再见
一位土豆员工在优酷、土豆合并消息公布后不久,就跑去问王微自己会有怎样的命运,王微的回答很简单:走吧。
所以当王微在古永镪旁边扮演“土豆会更好”这出戏的时候,那些听到过他类似表述的人都在想:难为你了。
人们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而王微宣布“退休”的时间也很文艺:就在优酷土豆正式合并后的第二天。在已经习惯了资本合并的人看来,在一些不愁自己职位受到影响的土豆员工看来,优酷带来的一切也挺好。时至年末,优酷土豆股价表现一直在蹿升,合并后遗症似乎并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严重。
但有一些土豆员工却充分感受到,只有王微这样文艺的老板会赏识自己。以一位自身也是文艺青年的前土豆员工为例,当年仅仅因为看到过他一篇很赞的文字,王微就找到了他,将他招进土豆。
在一个公司工作的经历,能够有“梦”一样的感受,能够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独特的价值被发现而受到老板赏识,在很多职场人看来是那么地罕见,就像如今这个世界已经真爱难求那样。
他们带来技术前沿之风
如果没有歼-15的完美升空,又有几个普通人会知道罗阳的名字?我们总是无缘结识背后的英雄。他们躲藏在闪光灯边缘的角落“发明”着,而我们试图“发现”他们。当3D打印、增强现实、柔性屏幕等这些新技术将为2013年的IT界掀开绚丽的一页,我们将一些人的名字写在除夕前夜的序章里,略表敬意。
史玉升
带领我国3D打印技术飞跃
3D打印这个名词在今年大热,推动力并不来自国内企业,而是欧美的几家大型公司。于是我们看到已跑在赛道上的3D打印赛车,来自以色列;我们看到的可以射击的3D枪支,穿在模特身上的漂亮3D打印服装,甚至3D猪肉之类的东西,来自美国……有人问:世界末日,美国人是不是已经可以用3D打印出“诺亚方舟”了?
对史玉升他们来说,要对人说自己从事的3D打印科研已经来到很前沿,一些人还是有怀疑的。但实际上,他的道路是正确的,3D打印目前受到最大的限制其实就来自于材料和打印成形空间的大小。而史玉升从1999年起就一直试图解决这两件事。
史玉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材料,事实上3D打印时任何材料都需要首先变成粉末,什么材料能方便地化为粉末,又在成型时有较好的效果?他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向各个行业的朋友求教。而时至年末推出“全球最大3D打印机”,则令3D打印产品的规模跃升到了半人多高的大器件,加工零件长宽最大尺寸达到1.2米。
不过,科研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是我国在很多领域的一个固疾。当国外公司的3D打印机销往世界各地时,史玉升还在面临科研经费的问题。让“中国制造”的百万级3D打印机被海外客户所接受,推出万元以下的个人3D打印机,应该是他正在考虑的事。作为一个常常深更半夜还在实验室忙碌的科研人员,这样的事,他需要更多人的思考和帮助。
塞巴斯蒂安·特伦
打造“增强现实”的生活秀
当美国主持人查理·罗斯对塞巴斯蒂安·特伦进行采访时,他发现对面这个头顶光亮的中年男子,像一个拿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样,不肯把鼻子上架着的那副很酷的眼镜拿下来。当查理·罗斯对眼镜的外型露出好奇的神色,对方只是通过一个轻微的头部动作就恶作剧似地将这一幕拍摄了下来,很快很多人就从特伦在GoogleX上的页面看到了这张摄于采访中的图片。
从记忆中这次今年最早的采访开始,GoogleX实验室创始人、前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伦与他的谷歌眼镜就开始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GoogleX实验室的其他经典作品包括了上百种项目,其中最著名的谷歌眼镜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都是特伦才华出众的作品。有人说,“GoogleX”很多项目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处于商机和惨重失败之间某个难以捉摸的区间。“这种特性令拉里佩奇和股东们十分紧张,但从特伦赋予谷歌眼镜的宣传节奏来看,他完全像雷军那样拥有浑然天成的新媒体营销天赋。
特伦的一系列举动之所以让我们刮目相看,是因为人们看到了不再将自己绑在实验室椅子上寸步不离的科研人员,他告诉我们不要将超前的产品藏于空中楼阁,当你配戴它走到街道上,获得的尖叫声远比花百万美元做的广告分贝都要高。
谷歌眼镜另一主要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戴着它出现在今年纽约时装周上,又是一步妙棋!它充分展示这款超现实的产品未必只是科技爱好者的玩物,同样也是极有个性的时尚玩物。假如2013年的某一天,正好两场新品发布会撞上了同一天,库克要发布一台再度加长版的iPhone,而谷歌要发布谷歌眼镜,你觉得哪一场更会成为盛会?也许在谷歌这边,你会看到LADYGAGA这样的派对动物也来捧场!
邓青云
淡泊名利的OLED之父
听起来又像是一个奇迹,邓青云在1979年一个夜晚因遗忘了东西回到实验室,发现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为他打造OLED屏提供了灵感。1987年他已研发出第一批OLED器件,并利用多层结构提高OLED器件的工作效率。
黑白夹杂而一丝一毫的发型,圆形镜片后露出若有所思的微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是“博士”型的人物,两年前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室里,不少学生领略到了这位出生于香港的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的风采。
可以像书报那样卷曲折叠的柔性屏幕基于OLED屏的特性而产生,三星的步伐走在前列,据说其量产程度已非常高,三星设备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搭上柔性屏幕。
尽管外表十分平淡,但演示OLED屏的特点时,邓青云喜欢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用锤子锤打手机屏幕,当LCD屏粉碎之时,OLED屏却完好无损。
最近数年间,邓青云频频走访国内,并表示“2013年就可能有屏幕卷曲的手机面市”。他提醒国内技术要同步赶上,并在OLED屏的技术难题、成本预期、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国内人士不少意见。邓青云认为中国OLED大规模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这有赖于政府的投入。
他们举世瞩目的“禅让”
2012年全球IT业界风起云涌,有人抓住了机遇顺势而上,有人看不清形势从强转弱,而在权力交接的十字路口,得志或失势的IT巨头们的前途命运是否就此发生新的改变?以下三家IT巨头在2012年,皆因权力交替过程中始终迷雾缠绕、悬而未决获得外界的高度关注。其实,谁来接班本该是各家关起门来处理的家事,而他们的之所以非同寻常,只因他们的命运发展或将对整个行业的前途发展产生不容小视的影响。
李健熙
世袭传承能否赋予创新含义
2012年是韩国三星电子值得为之骄傲的一年,借助智能手机业务快速增长,三星业绩所向披靡,连创历史新高,甚至有人提出,三星时代已经来到。但对于现任三星掌舵者——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而言,比企业未来发展道路更迫切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为下一任接班人铺平道路。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三星更像是家族企业,由家族血缘传承权力的做法沿袭至今,三星也操作得顺风顺水,无意打破这一传统。2012年年底,李健熙的独子李在镕被任命为副董事长,三星第三代继承人正式浮出水面。
44岁的李在镕是三星成功开拓应用处理器和OLED显示器市场的幕后推手,在不少支持者眼中,这位对产品设计非常有兴趣的接班人有望把更多发展重心转移到设计和创新上,由此突破三星保守企业文化造成的创造力不足等“遗留”问题。无论结果如何,看一位从家族世袭中走出来的接班人如何破除保守,本身就很有看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