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建万亿新帝国 阿里巴巴和腾讯金融哪家强?

PChome   2017-10-30 17:35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四大行是金融支柱,中信、招商和平安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帝国,尽管目前来看,阿里和腾讯的金融帝国资产和市值不如四大行、中信、招商和平安,但从中长期来看,能够冲击这些金融帝国的、最有潜力的还是阿里和腾讯的金融帝国!近期,由腾讯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准,引发业内关注。今年7月,蚂蚁金服旗下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也拿到了保险牌照,这意味着阿里、腾讯两家大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基金君发现,这几年马云、马化腾两位大佬在金融上的进攻态势可谓凶猛,网罗了第三方支付、银行、征信、基金销售、保险、小贷等多块金融牌照,不知不觉间已经都打造了强大的金融帝国。那么,哪家更强呢?基金君今天就来PK一下。

  可以发现,腾讯已经拥有第三方支付财付通(微信支付、QQ支付等)、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腾讯信用、微民保险代理公司、财付通小额贷款公司等牌照,还出资认购拥有基金销售牌照的好买财富,成为中金公司第三大股东,打造腾讯FiT,包括理财通、微证券、微黄金等产品……

  阿里则拥有支付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保进保险、阿里小贷等牌照,打造了余额宝这样的爆款,出资成为天弘基金控股股东,曾宣布入股德邦证券,还有蚂蚁财富、花呗、借呗、存金宝等产品……

  基金君发现,在金融布局上,这几年阿里多次走在腾讯之前布局,看似腾讯低调、慢半拍,但是总有强劲的后发力量。同时,马云和马化腾扩张金融版图的思路不太一样。阿里是将金融业务独立出来,成立蚂蚁金服进行全面进攻,这几年各种动作声势浩大;而腾讯则没有独立出来,而是通过并购、合资与官方申请筹集牌照。

  小伙伴们都知道,金融领域比较重要的几块牌照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第三方支付等等,今天基金君就重点盘点一下阿里、腾讯在几大金融板块上的布局,白热化的竞争已经打响。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VS财付通

  支付宝2004年由阿里巴巴创办,致力于为电子商务提供在线支付解决方案;财付通2005年9月由腾讯公司正式推出,与拍拍网、腾讯QQ融合,助力互联网上的交易支付。

  2011年5月,央行下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均拿到了牌照,而且是获批企业里面注册资本最大的两家。

  在2013年以前,阿里的支付宝作为划时代的产品,稳稳占据第三方支付领域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而腾讯的支付业务包括财付通底层支付平台和微信支付、QQ支付两个移动支付应用。这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阿里与腾讯在支付领域的争夺战更加白热化。

  在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阿里和腾讯合计占有超过90%的份额,在各个应用场景均能看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PK。

  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54%,较2015年第三季度的71%大幅回落。腾讯同期的市场份额则从16%飙升到37%。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和理财通(微信支付+QQ钱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8%和40.3%,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支付市场格局。腾讯已经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

  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微信支付的发展优势。据企鹅智酷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至2016年底,8亿的微信用户中,84.7%的用户使用过微信红包,58.1%的用户使用过微信支付,两者的数字分别是6.72亿人和4.6亿人。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支付宝的用户数只有4.5亿人,已经远远落后于微信。

  但是,在支付总额上,支付宝却领先于微信支付。2016年,支付宝在中国实现了1.7万亿美元的支付额,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700亿美元。再看微信支付,其2016年在中国的支付总额为1.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2012年的116亿美元。

  这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斗争随处可见,支付宝为了挽回被微信抢占的市场,推出卡券功能、红包功能等,还定时推出各种活动,比如集福行动等。同时,支付宝、微信还在线下的各个城市攻城略地,扩张到各种消费场景,拿下一座座“无现金城市”,推广“无现金日”、“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等。

  除此以外,支付宝和微信将争夺从国内延伸到海外,目前,阿里已经在超过2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其业务,范围涵盖餐饮、百货、便利店、免税店、主题乐园等,在美国、新加坡、韩国、英国、卢森堡和澳大利亚设有6家分公司,蚂蚁金服支持18种不同的国外货币结算;微信支付已登陆超过13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支持12种外币结算服务。

  理财业务:余额宝VS理财通

  阿里在2013年6月推出了余额宝,它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天弘基金是余额宝的基金管理人。余额宝也是划时代的产品,被认为开创了国人互联网理财的元年,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最新规模高达1.56万亿元。

  随后,阿里还推出了招财宝等产品,2017年6月蚂蚁金服旗下的一站式理财平台“蚂蚁聚宝”宣布升级为“蚂蚁财富”,并正式上线“财富号”,汇聚了定期、基金、股票、黄金等多个频道和产品。

  2014年年初,腾讯也正式推出了理财通平台,推出“余额+”服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零钱存入指定的货币基金。上线了华夏、南方、汇添富、易方达等多家公司的货币基金,还有民生加银、招商、银华等基金的定期理财产品,此外还有保险、券商等产品。除了稳健收益类理财产品,还有浮动收益产品,来自多个基金公司的权益类基金等。

  马化腾曾经用微信红包攻击了马云在支付领域的霸主地位,被马云比喻为珍珠港偷袭,无可奈何。那么,这两年理财通做得不温不火,是否能再推出爆款,PK理财业务,值得期待。

  据了解,2017年9月5日,微信内测“零钱通”功能,既可以存钱赚钱收益,也可以随时消费。外界认为,此举意在对抗余额宝,是否会成为颠覆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阿里通过收购杭州数米基金销售公司,变更为蚂蚁(杭州)基金销售公司,获得了基金销售牌照;腾讯曾先后两次出资认购好买财富注册资本,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好买财富也拥有证监会颁发的独立基金销售牌照。

  银行业务:微众银行VS网商银行

  腾讯系的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由腾讯公司及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2014年12月经监管机构批准开业。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卡车司机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这是微众银行完成的第一笔放贷业务。

  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普惠金融贷款产品“微粒贷”。除了微粒贷这样的消费金融产品,微众银行目前还有直通银行(也就是直销银行)与汽车金融业务。

  微众银行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同时扭亏为盈、净利润4.01亿元,2015年为亏损5.8亿元。营收与利润大涨,主要源自核心产品“微粒贷”放贷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7年4月末,注册客户已达2749万人,总资产520亿元,管理贷款804亿元,前4个月收入18.6亿元,净利润仍达5亿元。贷款不良率仅为0.47%。

  阿里系的网商银行诞生稍微晚一点,是银监会批准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之一,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由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设立,是中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

  马云说,“我们希望能够做一家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不同于微众银行以个人消费信贷为主,网商银行主要围绕阿里电商体系,经营网商贷、旺农贷、信任付、余利宝等产品,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与农户。

  数据显示,网商银行2016年营业收入26.36亿元,比2015年的2.52亿元增长10倍以上;净利润3.15亿元,2015年为亏损0.69亿元。两者相比,网商银行营业收入更高,而净利润低于微众银行。

  拥有一张银行牌照,便意味着成为可以接入央行征信、受银监会监管的正规军,对于两家互联网巨头都至关重要。民营银行开放之后,腾讯和蚂蚁金服率先抢到了两张船票。

  这一仗腾讯虽有先发优势,但两家民营银行在各自不同领域势均力敌,未来依靠股东的用户资源与数据,都将积极探索更多新业务领域。

  此外,去年9月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战略投资者包括蚂蚁金服、腾讯;去年浙商银行在香港上市,蚂蚁金服入股。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