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充话费暗藏扣费陷阱 返赠额度不正常
回拨电话死灰复燃
针对路边摊充话费的乱象,业界有专家分析称,诈骗团伙是利用了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设了充话费大优惠的骗局。
至于那些声称自己正规操作,将用户充值费用存在分账户的情况,则很可能是早就被监管部门叫停的电话回拨业务死灰复燃。
所说的电话回拨,就是用户拨一个特定的号码,这个号码再拨给你,这样就形成了接电话的过程,目前几乎所有的移动电话、座机都是采用单向收费标准,这样使拨叫方免费接听,然后利用系统向拨叫方要联系的接听方发出呼叫,如此实现拨叫方与接听方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理论上并未形成话费消费。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多方调查中发现,目前路边摊充话费采用的电话回拨业务并不比运营商的标准资费低。
需要指出的是,电话回拨业务是2G时代的产物,彼时长途费昂贵,每分钟高达1块多或几块钱,于是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回拨卡,比普通的直拨要便宜。还有许多民营通信公司租用闲置的通信线路,把接听电话免费的手机绑定到自己的线路上,再通过软件使主叫变成被叫。其中,公司往往只需要在一台电脑上安装一套特定软件,然后配合一条光纤就可以开张赚钱了,成本几乎为零。
然而,电话回拨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运营商的基础语音业务,给运营商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乱象频生扰乱了市场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7月,作为监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前身)下发通知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新增开展电话回拨业务。
由此,目前路边摊所谓的充值优惠,部分实际采用的便是已被叫停的电话回拨业务,由于作案成本极低,监管部门也几乎难以触及,于是这些小型通信公司得以靠此活得相当滋润。
对此,业界专家建议,用户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手机充值,提高警惕,切莫贪图小利上当受骗。
此外,运营商和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抬高诈骗案的门槛,同时设立消费者举报机制,杜绝路边摊充话费的乱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