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小程序“诱饵”多 轻信者被“套路”
涉事公司否认欺骗,交涉退款大多未果
被举报的涉事公司有何说法?
给何方提供小程序开发服务的公司负责人崔某承认召开过推介会,但否认冒充得到腾讯授权、夸大宣传抢注小程序等,称仅是正常宣传并提供了程序推广等服务。后来,在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公司返还何方2.7万元,剩余合同约定事项协商解决。
黄晓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同签约公司交涉的录音录像,录音里对方表示自己得到腾讯授权,录像里公司人员表示黄晓缴纳的费用已全部用于程序注册、后台服务器管理等。
记者与朱路一起拨通了对方公司人员肖某的电话,告知接到群众受骗举报,想了解一下情况。对方否认是肖某本人,朱路却向记者证实,接电话的正是肖某。
熊科虽与对方交涉未果,但不久前他在另一场宣讲会上堵住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将其扭送至当地派出所,协商后要回了全部款项。
相关平台加强管理,多方合力堵住陷阱
“小程序抢注类似于域名、商标等抢注,部分投资者心存侥幸,希望有朝一日该程序名称被人看上,能卖个好价。”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庆说,“当事人要提高鉴别能力,别抱投机心态,加强防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娄秋琴建议,要注意证据收集,及时报案,达不到刑事诈骗立案标准,还可通过民事协商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举报人先前多是被电话邀约,这些个人信息如何泄露的?相关部门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构建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机制。”娄秋琴建议。
“针对小程序的开发、推广,腾讯公司等平台相当于建了一个开发区,每个公司都能申请注册。”安庆市公安局迎江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珊认为,相关平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须有预判,应当承担更多监管责任。
“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平台方的管理,同时对提供电子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比如引导当事人抢注类似小程序名称等行为的合法性要作出细化规定。”王珊说。
(因涉及隐私,文中举报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