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贩卖黑色产业链猖獗 主要贩卖哪六类个人信息

央广网   2018-04-23 09:50

­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近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  简单了解一下案子: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部署的“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梳理本地线索,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层层剥茧抽丝,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于某某。

­  肥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刘均鹏说介绍,“于某某之前就有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对象。”经过一段时间侦查,民警发现于某某“重操旧业”,成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间商”。随后,专案组民警以于某某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个上线和相关源头,摸清了个人信息买卖的完整犯罪链条。

­  这个犯罪团伙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机主信息、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征信信息等六大类,已形成了一条网络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业务范围”非常广泛,还可以“私人订制”,比如每月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的手机号;每月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  陈音江表示,实际上收集到个人信息之后,只是为了推销产品,但信息的这种性质就明显加重了,现在很多不法分子把信息做成黑色产业链来进行买卖,而买卖可能需要很精准的数据,从而实施诈骗等。在日常中要获取的途径非常多,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基本上都会用手机,手机里都会有很多软件,基本上每装一个软件,它就会自动获取信息。

­  胡钢表示,各种公司的隐私政策或服务条款一般会说只用于提供服务。或者是说为了改善消费体验,它的合作伙伴也可以用这些信息,当然合作伙伴可以无限扩展。所以每个人的信息一定会被卖甚至被卖过很多遍。反过来说为了省50块钱,人们就把个人信息透露出去了。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杀熟”的情况,到门店订的价格比从网上订可能还便宜。因为通过网上订,它要拿的回扣非常高。所以在享受所谓移动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人们是在出卖自己的个人隐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隐私驱动的产业,而不是创新驱动产业。

­  陈音江指出,收集信息大概有三种情况:征得同意后,根据需求提供一些个性化的需要。拿到了个人信息之后,仅为了推销产品,从自己角度考虑都进行推荐。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卖给一些不法分子,不法分子可能对消费者实施诈骗,上升到第三种是最恶劣的。

­  胡钢指出,现在《反恐怖主义法》要求互联网服务要进行身份查验,很多时候都默认手机号码是实名制。所以手机短信功能本身是一个特殊的通道,是非常保险的。手机的短信功能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用一个专门手机发短信和打电话,还有一部手机专门上网,尽量的少用各种APP。人们通过手机进行传统的上网,它只能收集上网记录。但是用手机软件的话,它直接收集一堆权限 ,能读手机内存、通讯录、开启摄像头、进行录音或者删除手机里的东西。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