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小卖部的山寨饮料:豆本豆、露露、猴姑品牌均中枪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03-14 09:29

  面对山寨,企业通常的做法是要么工商举报,要么诉讼。

  工商举报的路不好走,很多企业更多是区域性企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维权并不容易。上海一位不愿具名律师表示,制假者(山寨者)早就和当地的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搞好了关系,它不管怎么说还带动了就业,甚至交点税,工商和公安没动力去搞掉它。

  而诉讼过程并不轻松。“起诉三九集团,商标注册申请需要两年时间,整个诉讼流程走了2年的时间,2016年才胜诉,江中集团获得了200万的赔偿。”彭晓霞说,“但这期间,对方的产品一直在售出,相比之下,这200万对于江中建立品牌的费用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江中猴姑在2016年底重新推出了米稀产品,结果仍然对山寨的品牌防不胜防。

  生产六个核桃的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公司,该公司近几年相关的法律诉讼案件多达847条,其中多半涉及商标侵权案件。

  彭晓霞也发现三四线城市是山寨仿冒的重灾区。这些区域的部分消费群体价格敏感,对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同样一款山寨品牌,在不同区域的价差非常大。

  “这些就是在农村卖的很好。”新发地市场一位经销商在推销一款58元批发价的猴姑米稀时说,“在大城市年轻人谁买啊,人家宁愿吃70元的正牌猴姑。”

  但经销商很清楚这样做的风险。上述经销商曾被推荐过山寨饮料代理,“有经验的经销商一般不做,知道后续有很多麻烦的事情,不好弄。打擦边球的饮料,只能在旺季的时候销量好一些,比如春节这样的假期。而到9月份淡季立刻就没有动销,容易砸手里。”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他观察到,即便是在村镇市场,现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早已崛起,“发现口感不一样,就再也不买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广东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最高法首次发布意见服务和保障西部陆海新通
  • 查罢免办蓝不办绿?台“调查局”承认召开视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