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春节被掏空?“春节账单”之变折射国人消费升级

人民日报 、法制网   2018-02-27 08:06

  这个春节,你花了多少钱?网络上,很多人晒起了“春节账单”。而在春节的总账本上,中国人花在国内“购物”和“吃”上9260亿元,花在旅游上4750亿元,看电影5天花掉46亿元……诸多数据,折射我国消费总体实力,也反映着国人消费品质升级。

  从物质满足到品质提升,从个性定制到绿色低碳,春节消费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发力。“过年不打烊,物流照常送”,全年无休的大型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为“买买买”保驾护航;“智能大扫除,春节不再忙”,扫地机、烹饪机等“神器”给叙旧谈心留出时间;“足迹遍天下,休闲成主流”,各地旅游景区卖力服务增强游客体验……在春节舞台上,供给与消费的升级,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

  有人判断,从以前的“买什么”“如何买”,到如今的“买得好”“有品质”,中国已经进入“新消费时代”。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关新闻

  90后成网络诈骗主要受害者 易掉入网购刷单兼职陷阱

  “网络诈骗”上当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了解到,“80后”“90后”渐成网络诈骗受骗“主力”,“90后”最容易掉入网购、刷单、兼职等网络陷阱。

  乌鲁木齐市民陈某报警称,他收到一条10086发来的充值话费短信,点击链接网址,页面显示出手机充值网站,他选择充值200元并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一分钟后,他收到验证码,便在手机充值网站上输入这个验证码,但网站显示充值失败。很快,他收到银行的扣款通知,显示其银行卡被扣款3899元。

  据乌市反诈骗中心统计,网络类诈骗主要包括网络购物、刷单、兼职、办理各项业务、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等。按照年龄分类,网络受骗上当者中“90后”高达49%(其中包括部分“00后”),“80后”“70后”“60后”分别占40%、8%、3%,“80后”“90后”约占受骗用户的9成,而这个群体正是目前网购的主力军。

  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马晓剑说,具有一定上网能力,上网时间较长又缺乏足够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受害人群。社会经验缺乏、赚钱愿望过于急切,是“90后”在网络上被骗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乌市反诈骗中心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1月10日,共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返还资金372万元。(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法制网通讯员 陈泽华 张磊)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