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年底突击控费:限药限手术不顾患者病情?
经济参考报 2018-01-12 09:16
“控费”总体向好但不够精细
记者了解到,医疗控费初衷是为了遏制过度医疗,让患者看病更实惠,医疗界对该措施总体持支持态度。
四川省肿瘤医院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国家控费政策对公立医院是一剂从外向内改革的“强心针”,倒逼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避免大处方、大检查等,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目前该医院主要限制了一些辅助药和中药注射液,采取在医院内部系统进行提醒的方式,并未完全限制医生开药行为。
“控费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近期的严格控制,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挤压了不少虚开药品的‘水分’。实际上,有一些辅助药和中药注射液确实没必要用。”该管理人员说。
一些医疗界人士也反映,医疗控费政策不够精细,造成一些医院不得已在年底突击应对。
湖南省湘潭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药品、耗材控费已纳入公立医院年度考核目标,并要定期公示,这也让一些医院在第四季度对一些辅助性药品和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等念起了“紧箍咒”。
记者了解到,当前四川一般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在30%左右,离国家10%的控费指标还有不少距离。“时间紧、难度大”是不少医院面临的现实问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一位专家说,医保每年给每家医院的资金盘子,年初就已经“切好了”。各家医院到年底都会超支,超得多医院就亏得多。医院只能对内收紧,尽量按照医保的盘子,同时兼顾病人的需求,努力达到一个平衡。前不久,南京市将36种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其中含一些很昂贵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这对病人是好事,但对医院控费来说,就是一个难题。使用多了,医院费用必然超标更多;如果控制使用,患者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