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 正在演变成“庞氏骗局”?

亿邦动力网   2016-11-21 10:02

  当P2P逐渐退热,消费金融悄然接棒,成为时下最火的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

  这里是资本眼中的万亿蓝海,前景广阔。创投圈、消费者都在为之狂欢。

  实际上,部分消费金融平台,已开始出现腐坏变质的征兆。一个金融公司的创始人,曾派人去行业“卧底”,发现一线平台的坏账率,已高达10%,而一些互联网平台,已高达20%以上。

  为了掩盖高坏账率,只能通过高利息来覆盖风险,行业中很多秘而不宣的现状是,很多平台的利息已高达100%,甚至400%。

  “行业在引导低收入人群急速膨胀、过度消费,就如一场庞氏骗局,有崩盘的危险”,该创始人称。

  有人将中国消费金融的狂欢,与当年的韩国信用卡危机比较,发现惊人的相似。

  历史总是具有重复性,人们在利益面前,往往忽视规律,迷失本心……

1.万亿市场

  王峰杰在工厂附近的手机店,仅花了500块钱,就拿走了偶像杨洋代言的OPPO R9手机。

  近期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让这位刚在电子工厂上班不久的“95后”少年,实现了买手机的“梦想”。

  接下来一年,每月两百多的分期费用,并没有让他感到压力,“也就是和兄弟们少出去吃几次夜宵。”

  王峰杰身边的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买回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且乐此不疲。

  消费金融,开始成为继P2P之后,互联网金融中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

  波士顿咨询则预测,到2017年,消费金融类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到40万亿元。

  这其中有多少羹,将属于互联网?

  据零壹财经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占据非放贷消费金融1/3的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

  又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引来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激战正酣。

  过去十年,消费虽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对GDP的贡献一直偏弱。而如今,在投资与出口接连失速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着力发展的方向。

  随着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崇尚超前消费的809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消费金融从今年开始,成为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最大风口。

  截止目前,已有17家公司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

  实际上,参与消费金融夺金战的,远比17家公司多得多。

  学生、蓝领、农民、次贷人群,大量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人群,开始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争夺对象。

  在IT桔子中搜索“消费金融”,与之相关的公司达到111家。在这些公司背后,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真格基金等一些知名投资机构投入大量资金,纷纷布局。

  专注于蓝领消费金融领域的买单侠,16个月内就完成了三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8697万美元。

  可见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看好。

  金融的发展,总具有一些规律性,一个行业周期,总要经历崛起、爆发、混乱、洗牌。

  消费金融也不例外。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河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广州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朱立伦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520”后全面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