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联手阿里推出反诈系统 人人都可向钱盾提供诈骗线索
孔玉珍:我是一个退休老人,我身边有很多老年人朋友接到过骗子的电话、短信,老年人很难分辨这些诈骗电话,也深受困扰。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接到骗子伪装银行发来的短信,售卖很高额回报的理财产品。我朋友直接拿着银行卡去银行汇款了,被骗了很多钱。我想很多老年朋友都接到过类似的诈骗短信、电话,却没有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措施。后来女儿担心我,就给我手机里装了个“钱盾”,开始我不知道“钱盾”有什么用,后来有一天看到电话,上面提示我,这是一个诈骗电话。第一时间就告诉我,这是骗子。面对电信诈骗,我也给老年朋友们几点建议,第一,不要贪心,不要被金钱诱惑就不会轻易上当;第二,有事情要跟儿女沟通,不要自己一个人决定;第三,在手机里下一个“钱盾”,把骗子隔离在手机外面。
《天天315》栏目记者昨天也试用了一下钱盾,应该说钱盾很容易安装的,下载钱盾APP后,按照简单明了的指引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开启淘宝账号安全功能,诈骗、骚扰电话识别等各种功能。
近十年来,我国电信诈骗的案件每年以20%到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22亿元。今年1月到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的幅度达到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总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10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很多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被骗,倾家荡产,甚至是家破人亡,有的企业资金被骗,破产倒闭引发了一些群体性的事件。电信网络诈骗,这个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顽疾,到底该怎么根治?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和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桐共同就相关话题做出分析探讨。
芦云:电信网络诈骗一直打击,但却依然猖獗,我认为有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源头问题。一是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二是这些诈骗犯或者犯罪分子利用一些网站或者一些漏洞黑了这个网站,然后盗取一些个人信息,通过这两个途径最后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第二,为什么这个利益链条一直斩不断,这项违法犯罪的成本目前来讲很低,而且相对应的收益很大。第三,面对这样一种违法犯罪的布局,从网络监管的角度来讲,它的跨区域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以及查询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邵桐:此外,老百姓对于防诈骗的意识还不够高,应当在主观上提升我们对防止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经济之声:网友“别克军”说,首先就是要抓源头,制止各种出售信息的人以及单位;另外,他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持久打击的法律和办法;第三,媒体和管理单位相结合,定期公布各种骗术来防止更多人去钻到圈套当中去。
经济之声:大家现在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样去治理,治理的难点在哪里?
邵桐:治理难点上存在两方面,第一,公安部门对于公安机关有一个规定,公安机关不能借助国家权利来干涉民间的经济纠纷,这是一个原则性规定,因为曾经公安机关会借助一些公权力来干预民间纠纷,出台这个规定以后,公安机关对于是否涉及刑事犯罪还是一般的民事纠纷无法进行进一步甄别。这个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公安机关侦查手段的使用。第二,还有一种诈骗经常是诈骗犯在境外或者其诈骗的账户开立在境外。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与境外的一些司法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不顺畅,导致我们虽然确认这是一个诈骗行为或者构成犯罪,但我们却没有相关的手段到境外予以追究和制裁相关的犯罪分子,导致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境内外司法制度上的差异,钻了空子。
芦云:这次“钱盾”的实施,其实刚好体现了我们对于反电信诈骗的携手共治。这其中,企业利用他们的技术、数据进行追索,包括伪基站的查询;警方运用充分的刑侦手段和有效的执法手段,这两者结合起来是很有力的。另外,他还利用个人的举报,将三方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共治,这相当于在网络上布开了一张查询反电信诈骗的法网。
经济之声: “钱盾”这个警企联合开发的“反诈系统”,大家可以积极参与到举报线索当中去,全民举报,参与反诈,这样骗子就可以无处藏身。怎么看待这种反诈的方式,有效吗?
邵桐:最起码从技术手段上看,使得侦查机关对于反诈的技术侦查手段有所提高。而且如果这种警企联合的反诈措施能够落地,确实会对网络诈骗起到一个预防以及有效打击的作用。
经济之声:热心网友也提醒警方,要定期评估一下打击的效果,不断改进打击的方法,才能够取得一个更好的效果。因为各种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化。除此以外,在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障碍?我们应该去怎么样的突破?
芦云:其实电信诈骗由来已久了,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从难度来讲,它确实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从远程的操控性来讲,对于域外的一些域名或者基站,我们有什么办法去处理。另外,因为诈骗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去侦破,特别是对于在网络上从事这种电信诈骗的隐蔽性怎么去把控。此外,各个环节,比如从最初的个人信息的源头,到后边个人信息的流转,到一些信息的泄露,再到后面出现了问题的反馈和监管,整个流程化、规模化应该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监管措施。
经济之声: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确实应该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在哪些环节我们应该特别去注意一下?
芦云:首先法律方面,现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其实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刑法领域,刑法修正案八和九都谈到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行政领域,对于经营者如果违反了相关的规定,泄露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面临着行政处罚。民事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了四条去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这些足以看到国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
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凡是陌生人或者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电话,首先我们先打一个问号,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第二,在对外去留一些信息的时候,也要有必要的去留,比如说可能买一个什么东西,或者登记个什么很不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强制性要求,不要登记身份证号、详细的家庭住址等,要有一个防范意识。
邵桐: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因为涉及到个人信息登记的比较多,凡在网络交易的时候,除非是可信赖的或者大的平台,一般登记的时候建议省略个人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