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只里仅1只阳澄湖蟹 市面上叫售多不正宗
9月14日,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蟹农在给大闸蟹喂食煮熟的玉米和小鱼。 早报记者 朱伟辉 图
2015年,全国河蟹产量为82.33万吨。其中,阳澄湖大闸蟹产量的官方数据为2000吨左右。也就是说,每400余只蟹里,才有1只出自阳澄湖。2016年,预计总量在2000-2100吨左右。
9月中旬的阳澄湖面,下一阵雨,就要凉一些。但蟹农俞三男怕的,不是下雨,而是大风。雨越下越凉,大闸蟹就越长越壮,但风太大,作业船就很容易翻,他和岳父岳母没办法给湖里养的大闸蟹投放饵料。
不过,像俞三男这样用熟玉米伴着鱼肉投喂的养殖户,现在也不多了。“养蟹辛苦,还靠天吃饭,赚不了什么钱,现在大家也都想着赚快钱。还没开捕市场上就有叫卖,年年都这样。但是我们养蟹的知道,这几天是蟹冲刺长肉的时候,没有哪个养蟹的愿意提前这几天卖的。”
而在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严金虎看来,被假冒严重伤害阳澄湖大闸蟹的商誉。管理方甚至考虑统一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管理,并抬高价格门槛。不过,全国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大闸蟹整体供应已趋饱和,要走这一步,阻力可想而知。
正长肉,蟹农还舍不得捞
9月13日下午,刚送走一拨客商,俞三男赶紧走到厨房。作为当地的“养蟹状元”,俞三男对“什么时候清塘,什么时候种水草,什么时候放扣蟹,什么时候养螺蛳”都有严格的讲究。就算刮风下雨也要作业,生怕饿着螃蟹。“总之,养螃蟹其实很辛苦,而且湖面出水价很透明,一斤蟹最多赚十几二十元。”
比如隔天煮玉米,即使在阳澄湖周边养殖区,肯这么“费力”养蟹的,也不多了。而代之以生玉米投喂。而采访中,不少蟹农表示,并不打算让下一代继续养蟹。实际上,当地80后的蟹农已经不多见。
14日,在去阳澄湖的路上,就能看到蟹农用红色脚盆在路边席地卖蟹,每一家都说,卖的是阳澄湖大闸蟹。
而在相城度假区新蟹王水产批发市场,百余门面中,大多门市里的蟹缸空着,工人们进进出出蟹缸,准备氧气泵。在居中的一户人家,却已经公然叫卖阳澄湖大闸蟹,60元/只。当被问及蟹是哪里来的时候,摊贩告知:“自己家里养的,因为还没有大面积上市,只有少量出售。”
不仅如此,昨日上午,在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沿路已布满卖蟹的商贩。一家卢记蟹行,当被问及是哪里的蟹的时候,商家直接回答“昆山的”,45元/只。而在其旁边的阿二蟹行,见有生意上门,甚至直接叫卖,“阳澄湖大闸蟹,40元/只。”店家甚至贴心地问:“是自己吃还是送人,自己吃就拿个头小一点的,便宜实惠,送人就拿大一点的,直接开发票。”
按照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说法,阳澄湖大闸蟹9月23日才开捕,每年在开捕之前,市场上都有商贩叫卖阳澄湖大闸蟹。“但是这些大闸蟹,不管是不是蟹农养的,都不能说是正宗的。”
9月14日,应客商要求,俞三男提前到自家湖面捞一网蟹“打样”,也就是给客商看大闸蟹成长的情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