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只里仅1只阳澄湖蟹 市面上叫售多不正宗
地笼拉出水面,明显能看到里面爬进来二十来只蟹。倒在桶里的时候,力气大的奋力往上爬。
“这只蟹,看着很大了,但两边还有点铁青色,肯定还没有长结实,不能卖。”说着,俞三男把蟹丢回湖里。
“这只,一摸它的脚,我们就知道还是软的,就算卖给人家,也不好吃。”说着,又扔回了湖里。就这样,一只只验完后,俞三男把捞上来的大闸蟹全部又扔回了湖里。
“如果不是客人要看,其实我们这时候是舍不得捞蟹的。”俞三男称,今年大闸蟹成熟晚,有些大闸蟹最后一次蜕壳都没蜕掉。就算蜕壳了的蟹,新的壳要长硬也需要时间。开捕前这几天就是长个头和力气的黄金时候,“而下地笼捞蟹,对软壳蟹本身就是伤害,没有哪个养蟹的愿意提前这几天捞,更别说卖了。”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王春则告诉早报记者,每年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大闸蟹送礼的黄金时候,而且农产品,越早上市,价钱越高。但实际上,因为大闸蟹的成长规律以及每年气候因素不同影响,很多时候,阳澄湖大闸蟹往往到中秋节也未必能长熟。
“今年其实不只阳澄湖,各个产区的大闸蟹成熟都晚,真正可以上市吃的时候,都在中秋节后。”比如,前段时间太湖也小范围弄了个开捕节,但实际上,太湖蟹成熟,总体比阳澄湖还晚。目前早上市的蟹,很多是从江苏兴化而来。王春指出,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真正吃螃蟹的时候,是从10月中下旬开始。
管理方正考虑统一品牌
事实上,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真假,每年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苏州市质监局也每年更换防伪戒指。但市场上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旗号出售的蟹每年都不计其数。
虽然今年前有洪水后有高温,但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严金虎透露,2016年当地产量预计不会比去年少,因为去年也减产,是小年,2016年产量还有望略高一些。预计总量在2000-2100吨。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河蟹分会副秘书长邹国华介绍,2015年全国河蟹产量为82.33万吨。其中,阳澄湖大闸蟹产量的官方数据为2000吨左右。
也就是说,每400余只蟹里,才有1只出自阳澄湖。
而一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对于真正阳澄湖大闸蟹来说,“每年光卖给老客户、熟人,这点量就差不多了。他们也不愁卖。其他的,即使到阳澄湖当地去吃,也未必能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话虽如此,但市场的乱象仍然成为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它伤害的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效应。久而久之,谁还相信你?”严金虎说道。记者获悉,目前,管理方正考虑统一品牌管理,比如在京东、天猫上,如果要出售阳澄湖大闸蟹,必须统一授权。同时,抬高价格门槛,保障蟹农利益。
不过,上海市水产行业协会则表示,供求决定价格。这些年,各地扩大大闸蟹养殖面积,整体的大闸蟹市场应该已经饱和,这样的基础上要抬高价格,即使推行,也可想而知阻力很大。而卖大闸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公司以自己名义注册商标,这个商标下不苛求只卖一个产地的大闸蟹,但是在销售前明示,包括价格和产地,之后按照质量和规格定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