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消费者还需慎之又慎
经济之声:除了冒充老板,还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常用?
郑传锴:本案实际上是原来一个方式的变种,叫做“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一趟”,这个是挺常见的,而且我夫人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真的已经要去银行给转账了。因为当时她并没有真正的去分析,就像本案中的小张一样,错过了很多机会,她已经准备去银行转这笔钱了,但是宝宝在肚里闹腾。然后她跟领导说,我很不舒服,现在怀孕八九个月了,宝宝在肚子里闹。他说那我不管,必须要给我转这个钱,我很急需。她就想,我们单位的领导在差钱也不至于差到这个程度,会不会是骗子呢?然后就给我打了个电话,我说我祝贺你,起码你在转账之前给我打了这个电话,你不用管它就行了。那领导再打电话,你告诉他说,你去死好了,我明天去你办公室给你收尸。很明显不是领导,一听就是骗子,领导再怎么过分不可能这样去做。
除了这种骗局以外,现在比较常见的还有冒充公检法。之前好像公安部门在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指导性的方式,就是说接到公检法的这类电话一律挂掉,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不太妥当的,因为毕竟法院确实可能有正常的诉讼案件要送达。其实很好判别,因为如果有生效的判决,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你的账户上有钱的话,法院可以直接划转,他不需要通知你,不需要告诉你。如果是一般性的诉讼案件,哪怕刑事案件,它也不会让你去转钱。这个其实很好判断,只要不转钱就OK了,有什么事你到法院去当面去问。还有比如说冒充水电、邮局等等,这些是涉及公检法的一种变种。
还有比较常见的是退机票。因为可能有时候你面临机票、火车票退票的时候会比较着急,人会相对比较急躁,人在急躁的时候就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所以我倒是认为这是比较容易造成人受骗上当的。
还有一些利用个人信息泄露的,这个很可怕的,因为它会在你判断的时候,给出很多验证的信息。比如说我们在信用卡或者银行卡丢失的时候,我们去银行进行挂失包括其他的操作,它也是用个人信息来进行验证的,这种情况下,你完全暴露在骗子的手段之下了,非常容易上当。
还有前段时间经常见的用读卡器盗刷银行卡的,最早这些读卡器通常出现在南方,骗子比较猖獗的几个省份,但是这段时间北京也有了。比如在一些小餐馆或者宾馆里,他可能是以服务员的身份去应聘的,他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套取这些客人的银行卡信息。其实这个事很好解决,首先银行卡最好不要给他看,因为银行卡背面的数字可能会作为验证信息用。另外就是在输入密码的时候一定要遮挡。
陈音江:前面咱们一直说“防”。防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单纯的说防,这个问题恐怕也很难解决。我觉得现在消费者真的已经防得很辛苦了,公检法的不能信、老总不能信,甚至亲人家人也不能信。我觉得这已经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关的部门真的是要管。而且也不是说这种东西管不了。就说最近这两个案例,一出来之后产生了社会影响,很快就解决了。所以我觉得严管还是很重要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