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票锐减8成 往年干一票赚数万的黄牛转型了
“收货”难“出货”更难
令“黄牛”们内心更加焦虑的,不仅仅是“收货”少,而是“出货”如今也越来越难。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找‘下家’出货,如果‘下家’不收货,那么我们收取再多的月饼票有什么意义呢?”做了多年“黄牛党”的老林如是说。
根据诸多“黄牛”的反映,月饼票的“出货”是讲究“业内规矩”的。比如,有些看着高大上的五星级酒店月饼票,根本没有“收货”市场,因为酒店方并不愿意回收月饼票,所以很多“黄牛”完全不愿意收这类月饼票。某些大的连锁面包房的票还是可以“收货”的,这类品牌连锁面包房的“收货”价格约为6折,“黄牛”一般用4折左右“入货”,赚取差价;在上海本地,“最值钱”的票当数杏花楼这种老字号大品牌,“黄牛”愿意5折多收取,然后以7折甚至8折左右的高价“出货”。
老林和阿娟手上都有一本“宝典攻略”——是各大品牌以及同品牌但不同细分系列的月饼礼盒的“出货”价码。黄牛们都是根据这本“宝典”来决定他们究竟应该以什么价格收,而不在这本“出货宝典”名单上的月饼票,比如五星级酒店或餐厅自制月饼礼盒,则大部分“黄牛”不愿收。
“今年出货也挺不容易的,有些品牌月饼的‘下家’收货价格降低了,我们的利润空间就少了;有些客户会直接团购,团购的折扣甚至和我们出货的折扣差不多,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有优势了。”老林坦言。
管控的加强,可能是造成“黄牛”们出货难的一个原因。
据业内广为流传的“花头经”,有些食品生产厂家会自行从“下家”手中回购自家月饼票,假设其发出1000张月饼票,自己回购500张,相当于减少了50%的生产备货与库存。厂家什么也没有投入,还可能赚差价。
今年,相关部门对于月饼的安全监管加强了。
日前,食药监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中秋节期间月饼等节令性食品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强化生产过程监管,杜绝生产企业使用回收食品生产月饼等节令性食品等行为。
据悉,不少生产厂家为保质量而减产,这也导致市面月饼票流通减少。此外,有些企业购入月饼票后并不发放票,而是直接兑换成实物月饼发放,以减少黄牛们的交易,规范月饼流通市场。
同时越来越多的月饼厂家“触网”,通过网络商店销售月饼和票券。随着中秋临近,网上月饼票纷纷加大促销甩卖力度,8月初时折扣在7~8折之间,现在部分产品已降到7折,甚至更低。
这些原因,都让黄牛在今年陷入“收货难,出货更难”的窘境。
黄牛们的“转型大计”
“吃这行饭的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都非常灵活。今年尽管月饼票锐减,但是中秋讲究礼节还是在的,不送月饼可以送其他的,比如今年网购卡、大闸蟹券等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长期研究零售和消费产业的资深人士沈军告诉记者,“以往黄牛是不屑于收购网购卡的,即便收购,价格也很低。但是今年中秋时分,大部分黄牛都很愿意回收网购卡,甚至可以说是高价收取。这可谓是黄牛们的中秋转型——用其他票卡来弥补月饼票的损失。”
在对诸多黄牛进行一段时间的暗访和观察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不少中秋的重头礼券已经从月饼票变成了各类网购卡或大闸蟹券。不过,今年在月饼票生意难做之下,一些人虽然也愿意接收各类网购卡或大闸蟹券,但是收购价格比较低。
阿娟向记者解释说,“通常我们不是很愿意收网购卡,即便收了,也是以9折左右的价格收取。市面上比较好流通的购物卡当数百联ok卡和斯玛特卡,这类卡的收购价格一般在9.7折,而带有规定品牌(只能在指定超市使用)的购物卡则在9.4折到9.5折不等。如今,中秋节前夕出现了很多网购卡,尤其是大量京东卡取代了月饼票,所以我们给出的收取价格在9.5折,这是非常高的收购价了。”
相比相比网购卡,取代了一部分月饼票的大闸蟹券或可兑换米油的卡券,也被“黄牛们”列入了“转型名单”,但这类卡券的“出货”难度相对大一些,因此“黄牛们”的收购价格也比较低,通常大闸蟹券的收购折扣为3折。
“这也是变通之举。”老林无奈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如果明年的月饼票还要少,那到时候要再看看有什么卡、券可以做替代品,并且要联络到‘下家’来整体改变中秋节的月饼票交易格局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