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弄虚作假屡禁不止 非法会议成标配推销手段
2016-08-26 08: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0
专家建议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十分广阔,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现实意义重大。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分析认为,保健品销售商家大打“免费牌”、“专家牌”、“亲情牌”,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给不知情的老年人制造“买药不花钱”、“不买白不买”的假象,导致大量老人上当受骗。
随着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一些老年人偏听偏信,发现上当受骗后情绪消沉,甚至自杀。罗教讲建议,对保健品忽悠老年人应施行精准打击。食药、工商、卫生、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打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老年协会、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应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活动。
同时,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多接触新闻和社会信息,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空巢老人”,给予亲情关怀,避免他们陷入骗子的“温柔陷阱”。提醒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参加商家以“免费活动”等名目开展的促销活动。
有关人士建议,应尽快公布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保健品市场监管提供更加健全的法制保障。加大对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财政专项支持,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防止保健品乱象向基层蔓延。
针对保健品市场执法乏力、监管存漏洞等问题,专家建议,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假劣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生产经营企业列入“黑名单”。不断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等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方式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营造“社会共治”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