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无视禁令 手机APP卖药有病待治

2016-08-19 08:5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田珍祥)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药店、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增长迅速。网售药品是否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7月2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三地食药监局已被要求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的较多问题也被提及,如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等。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网上药店无视禁令,通过手机APP客户端销售处方药。

  记者通过手机APP购买的处方药。田珍祥

手机购药现象普遍

  消费者通过手机APP购买药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家医药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其用户构成基本为城市白领和年轻用户,所购买的药品以显性症状为主,如清热解毒、感冒发烧、咽喉疼痛、咳嗽等,配送的地址以写字楼、办公室居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手机APP销售药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上平台和线下药店合作,就近取药送药上门。另一种是药品销售平台自建药店,组建团队送药上门。

  记者通过苹果手机APP商店搜索关键词“买药”,显示出十几家提供网上售药的APP,包括药快到、药好快、叮当快药、快方送药、健客等。安卓手机应用商店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前几天我感冒发烧,就在上班的途中用手机APP买了感冒药,等我到单位不久,药就送到了。”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消费者李莹告诉记者,身边有不少朋友在使用各种手机APP买药。

  “用手机APP买药方便,病症较轻,不至于请假去医院,为了不影响工作,所以选择这种模式”。消费者陈明亮告诉记者,普通消费者不能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只能自己根据症状选择药品。

  23岁的北京消费者王琳琳对记者说,此前因患感冒发烧,她通过手机APP购买了几种不同的药,吃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后来去医院被医生告知,她购买的药品中有两种属于处方药,有一种还属于抗生素类。“医生说,抗生素不仅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还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医生说,处方药物造成内分泌紊乱的现象也非常多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上海消保委点评网游公司格式条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