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盘点互联网金融各种“骗术” e租宝非法集资500余亿元

2016-07-26 08:3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0

  不过,一旦骗术被揭穿,这些金融把戏背后的逻辑往往近乎荒诞。我们试图剥离互联网金融骗局的层层假象,白描出高危平台的画像,同时淬炼出一些防骗关键词,梳理出当下流行的几大骗术,帮助投资人提高免疫力。

骗术关键词:超高的高收益

  超出常规的高收益永远是骗子们的不二法宝。据说在佛罗里达上流社会的高尔夫球场上,麦道夫的客户一边对投资长期稳定的高回报洋洋得意,一边也曾戏谑这个传奇人物,“这样高的回报,难道你在欺诈?”——在被卷走全部家当后,他们才发现这个玩笑一语成谶。

  这个精明的犹太人深谙华尔街的投资心理,他为投资人设计的圈套是每月盈利1%~2%,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都能稳收年息12%~24%,这让整个骗局维持了20年之久。事实上,国内目前曝光的问题平台收益也通常高于普通银行理财数倍。

  今年4月,百亿级P2P理财平台中晋资产管理公司被查封,其设计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8%~16%间,再加上产品经理给出的高额返利,实际收益可达到20%以上。更离谱的是,它还设计了一种无法赎回本金的永久合同,承诺年化50%的收益率,假设投资人投100万元,接下来每年都能拿到50万元的利息,两年就可以回本,在超高收益的引力下,不少人失去理智。

  再以轰然坍塌的大大集团为例,在短短数月内,它曾疯狂扩招20万员工,队伍之壮大可媲美行销全球的跨国巨头,其产品许诺的年化收益率在8%~13.5%之间,但出事后据前员工披露,公司内的业绩提成居然达到20%,也就是说每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须维持在30%以上。

  e租宝向投资人承诺9%~14.6%的年化收益,加上理财师提成1%, 其理财产品的运营收益也至少要达到10%~15%方可保本。

  今年2月,倚仗地产概念发行产品的鑫琦资产5000名投资者的19亿元资金被爆无法兑付,它曾许诺13.2%的年化收益,个别10年期的产品月息最高达到2%,也就是年化收益24%。

  高收益是骗子们打出的最有力王牌,也是针对入局者的攻心计。但稍有投资常识的人应该都知晓,即使是公认为“股神”的巴菲特过去4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不过20%,甚至有很多年份是跑输标准普尔指数的,个别年份投资收益更是负值。

  超高收益的出现,要么使用了高杠杆,要么就是类似博彩那样的偶然概率。我国曾长期以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而根据2015年8月最高法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非吸、非集案件集中爆发 P2P网贷成“背锅侠”
下一条:麦当劳面临入华后最艰难时刻:售权或只为本土化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