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逃票将影响房贷 网友:有滥用信用系统之嫌
点评
建立信用社会的有益尝试
邓子庆: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曾说,因为在德国逃过三次票,信用污点伴随终身,导致他在德国找工作相当困难,就连再次入境也被列入“不受欢迎”群体——在美国,如果逃票被发现则可能以盗窃服务罪被警方起诉,后果更加难以想象。
正因多管齐下,在德国乘坐地铁者极少有抱着侥幸心理去逃票的,因为逃票的风险实在太大。而对比中国的公交系统营运管理,则相当不健全。且不说很多地方发现逃票只是要求补票,就算上海之前对逃票者最高罚款20元,也不足以震慑逃票。眼下,南京将地铁逃票与申请房贷挂钩,不失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
说到底,地铁逃票是一个人的诚信出了问题,而房贷申请则依然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公民诚信的基础上。“地铁逃票将影响申请房贷”借鉴了一处失信可能处处受限的思路,不失为一个进步之举——尽管当下个人征信系统还比较简陋,相关法规也没有完善,但有些举措可以做起来再说,至少可以促进原本重视信用的人继续保持信用,防止本已不足乐观的社会信用继续后退。
点评
株连式惩罚是否过了头?
屈正州:逃票,究其实质折射出一些人的公德素养欠佳,反映出的是其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但房贷能否落实,却关乎公民的居住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如果某人因为地铁逃票就办不到房贷,等于是强行剥夺了其应享有的另一项正当权利,这是否也算一种“株连式惩罚”,有些过头了?
地铁逃票确是一种损害公共利益的劣行,要根治这种乱象,相信并不缺乏相关监督和管理措施,只是相关部门在落实上可能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更应当检视在落实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以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措施,营造一个逃票可耻、逃票必究的社会氛围,让恶意逃票者无所遁形。
一项制度失去应有的效力时,就信手拈来另一项制度为其助力,这种看似便捷的治理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懒政的体现。当今,很多地方都将“与个人信用挂钩”当做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法宝,似乎这么一来,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