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领域有六大问题 可追溯体系不完善致追责难
日前,复旦大学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报告》,界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34个主要问题,并指出其中六大关键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空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完善等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军教授介绍,由于食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多、环节多,相应的食品监管链任务繁重而复杂。从国家战略视角出发,科学预测特定时期内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确定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重点,是这次研究的意义所在。
报告界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34类主要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基层监管机构检测检疫设备缺乏;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等。
吕军介绍,课题组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安全领域内的34类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两方面的综合排序,确定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应该进入政策议程。最终确定了六大关键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监管空白;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监管盲区,罚则太轻,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农药、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使用或滥用;食品生产者违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食品安全的物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完善,缺乏贯穿产业链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食品生产源头的环境恶化,造成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等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等。
有专家认为,在这六方面的问题中,机构改革的深化能解决交叉管理和监管盲区的问题,法律的修改也能进一步提高震慑力,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则略微迟缓,建议国家应尽快加快这一薄弱环节问题的解决。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食品供应环节的日益复杂,监管难度增加,早就有专家建议,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亟待建立。然而,我国已建立起的少数可追溯系统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不仅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责任追究与惩戒成为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