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基金能买吗怎么买 最值得买哪个基金精华推荐
吴西燕:我认为美股变动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市场情绪,长期来看,A股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自身内部循环,包括国内经济发展情况、金融宏观环境和资金链等因素。相对而言,港股受到海外影响会更大。
对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认为这需要分不同的公司和行业来看,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比如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对于一些进出口型公司的汇兑损益方面会有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作为非常大的经济体,个别行业受到影响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很大。
问:银行和保险板块自2月份以来调整的力度也不少,个别银行股也处于破净状态,PE较低,由于央行2018年继续实行去杠杆、收紧房贷、银行本身坏账率等,想请问对银行金融板块2018年的看法?如何看待机会?
吴西燕:我对2018年金融板块的看法和前面说的对全市场的看法一致,难言有板块性机会。比如2012年底,银行板块上涨了百分之四五十,2014年券商板块上涨数倍的现象,我认为在2018年可能很难看到。对具体板块而言,我认为2018年板块内公司或将分化。
比如银行业,在金融强监管之下,一些之前同业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虽然股价在去年就已经有所表现,但我认为今年这一趋势可能会加强。今年个别银行可能存款来源压力会加大,估值也会处于持续被压制的状态。
而证券行业可能同样会有分化加剧的现象,现在的龙头公司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一些排名靠后的银行,如果市场没有趋势性好转的话,其经纪业务及投行业务会受到压制,估值同样可能持续承压。
问:如何看待券商现在的估值?如何看待其投资机会?
吴西燕:把大券商和中小型券商分开来看,大券商过去五年静态绝对估值的底部约为1.2倍,现有的估值水平约为1.5倍;中小券商过去五年绝对静态估值约为1.5倍,现在很多中小券商已经跌破了此估值水平。从静态估值来看券商板块相对比较安全,但从个股分析来看,缺乏估值优势的中小券商,虽然其估值较低,但如果看未来三年的业务机会,可能会持续走低。而券商龙头企业,现在的市场份额在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会持续提升,因此龙头券商未来机会可能会比较大。
问:地产业集中度提升,对龙头公司未来机会应该不小,但行业控制政策近期密集出台,对地产板块打压力度还是很大的,想请问对地产行业未来的看法?地产行业2018年的是否有机会?机会在哪里?
吴西燕:地产龙头的集中度提升在未来一到三年可能会是加速的过程,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小企业份额可能会快速下降甚至消失或转型。
近期由于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短期地产板块受打压力度较大,但我们认为地产行业长期投资逻辑仍在,龙头效应有望提升。
问:今年是否持续看好消费升级类股票?
吴西燕:我们持续看好消费升级类行业和公司,不论是短期维度还是长期维度。我们能够看到现在的消费主力已经逐渐迭代到90后甚至00后,这类群体的消费潜力和消费观念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认为消费升级在中国将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问:市场提倡“价值投资”,PE、PB、ROE等指标概念已深入股民心中,但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很难单纯以这几项指标建立,对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龙头股,会被市场情绪错杀吗?选择此类标的时,应着重注意哪类数据?
吴西燕:对于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龙头类公司,如果有被市场错杀的情况,那可能会是比较好的买入时机。对于这类标的,我们认为需要甄别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否符合未来5到10年的行业发展大趋势。
问:1. 随着面板价格稳定,黑电行业是否今年有机会?2. 5G时代快要来临,如何把握分析该行业的机会?
吴西燕:对于黑电行业,我们认为今年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比过去两年要大。因为在整个家电板块中,白电板块龙头企业在过去两年涨幅较大,黑电则相反,面板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了毛利率增长,美元贬值影响了汇兑损益,加之一些无谓的价格战等,使得黑电行业长期处于估值下降态势。
从2018年开始,我们认为这些对黑电行业的不利因素都有好转的可能,所以我们认为机会有望大过前两年。
对于5G板块的投资机会,我认为受到情绪面干扰因素较大,真正行业利润兑现可能还需等待三年以上的投资周期。
问:请问基金经理如何构建产品组合?在调仓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吴西燕:对基金经理而言,构建产品组合首先需要考虑大类资产配置,如果当下权益市场风险加大,则宜在固收类资产上关注确定性较高的品种,如果权益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且系统性风险相对可控,则整个组合在权益资产的配比可以考虑适当提高。
除了权益和债券之外,机构投资者还可以投资银行间同业存单、银行协议存款等产品,这些投资范围个人投资者目前无法涉及。
调仓换股方面,我的主要考虑因素不只是价格,更是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如果一个行业和公司基本面未来三到五年确定性向好,即使股价涨幅已经较大,如果估值水平仍然具备上升的可能性,那么对投资者而言可能仍是加仓的好时机。
问:作为普通投资人,如何低风险配置自己的资产组合?
吴西燕:普通投资者如何低风险配置资产组合,这因人而异,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比如如果房贷压力较大,那么我不会建议他多配权益。如果是本身没有什么负债压力,现金流稳健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我认为可以适当多配权益。
其次,年龄也是较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对退休的投资者,由于其未来可预期收入增长非常低,投资周期又相对较短,所以对这类投资者而言固收类资产或者会是更好选择。同理,如果对于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其事业处在上升期,未来五到十年有可预期的现金流,抗风险能力较强,那么可能适合多配权益类资产。
具体可以参考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来判断。
问:如果资本市场出现二次探底,您会如何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做好投资业绩呢?
吴西燕:我的投资习惯是基本不会满仓操作,一般会空出一部分仓位作为等待资金,在市场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可以择机进场。
总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就是做好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然后在安全位置买入。
问:如何看待消费行业投资机会?
吴西燕:不论是短期维度还是长期维度,我们都认为消费升级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一是因为现在的消费主力已经逐渐迭代到90后甚至00后,这类群体的消费潜力和消费观念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在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在迅速向三四线城市蔓延,这与地产行业周期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在调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部分在一二线城市上学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房价等因素,会在工作几年之后向三四线城市迁移,人口迁移带来了一二线城市消费向三四线城市扩张的趋势。
此外,在消费大行业中,过去三到五年维度里,消费行业去产能的速度完全不弱于周期性行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走出来的龙头公司,其市场份额有望继续上升,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其竞争力将明显增强,公司治理结构也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在这一轮消费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存在非常大的投资机会。(见习记者 朱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