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千亿美元收购高通变数再起 英特尔或收购博通
Jacobs今年55岁,他在2005年从他父亲欧文·雅各布(Irwin·Jacobs)手中接过了高通CEO一职,在2014年将这一职位交给了现任CEO Steve Mollenkopf。
在博通收购高通期间,Jacobs还曾致信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认为和高通作为独立公司运营的前景相比,博通的报价过低。但随着博通提高报价,并承诺提供80亿美元“分手费”,Jacobs的态度开始软化,因此高通才继续与博通在价格上磋商。
“国家安全”是否成为阻挠博通收购的最大障碍?
不过,就在高通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高通宣布主动接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调查,外界认为这是高通搬出政府救兵,来拖延股东大会召开。最终,CFIUS 下令要求高通股东会延后1个月等待调查结果。
本周二,CFIUS致函博通的信件被公开,CFIUS提到了阻挠博通收购高通的原因:国家安全。
在信函中,财政部的Aimen N. Mir指出,国家安全方面的具体问题保持机密,只说它们“与博通与第三方外国实体的关系的风险有关,以及与博通对高通的商业意图的国家安全影响相关。”
Mir认为,如果这笔收购成功,高通在科技行业的竞争地位将被削弱,因为高通在5G技术标准化方面与中国形成竞争。如果高通被外资公司收购,美国在 5G 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会丧失,从而有利于中国的竞争者。
“中国的竞争者”是谁?
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为。
实际上,这封信函中也提到,“鉴于美国国内对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等可能让中国在5G方面出现的主导地位,这将构成美国产生严重的国家安全。”
华为又莫名躺枪。
不过,这封信件并没有直接记录博通和华为之间的任何关系,只是提到了后者。事实上,华为将高通和博通描述为“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华为将博通和高通的芯片用于其手机和网络基础设施。
尽管其在中国和欧洲的业务蓬勃发展,但它一直是华盛顿常常怀疑的目标。 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警告电信运营商不要从华为购买网络设备。同时,由于政府干预,华为通过AT&T在美国销售手机的计划最近受阻。华为的消费业务部门首席执行官(余承东)曾表示,其竞争对手已经利用政治手段阻止公平竞争。
不过,华为拒绝就这封信的内容进行评论。
英特尔全方位人工智能布局:实力芯片公司买买买
再回到文章一开始的英特尔。
英特尔以一副“黄雀在后”姿态等待收购高通——它也有这个实力:英特尔2017年的营收达到628亿美元,净利润69美元,博通2017财年的收入为176.36亿美元,净利润18.94亿美元。仅从体量上来比较,英特尔是博通的3倍左右,拿下博通不在话下。
不过,英特尔的地位并不是很稳固,已经从行业第一神坛上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