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灭门”案起底 袁宝璟案情真相大揭秘
玩家之二:袁宝璟
无论是袁宝璟的创业史还是他的案件经历,都有着小说般曲折的情节。从一个因家境贫寒而被送到乡下亲戚家的小男孩,到历经打拼,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人”;从因成立建昊奖学金而被作家形容为“中国最杰出的巨富之一”,到中国第一个被判死刑的亿万富翁,对其经历的还原我们发现,当“市场经济”的阳光被“坐庄”的黑暗代替时,一个谨慎的商人变成了一个蔑视法律的人,由此也滑向了犯罪。
曾经“中国股市第一人”
袁宝璟1966年出生在辽阳市的一个贫穷家庭。当时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有时穷得连衣服都穿不起。大学期间,为了挣钱,他以每万字2块钱的“计件工资制”给教授抄书稿,以每千字5块钱的“佣金”给公司填写信封;1986年,读大二的袁宝璟开始在北京崇文门、宣武门一带沿街“叫卖“天龙、天桥的股票。“和卖白菜没有什么区别”。
在经历了苦行僧般4年的大学生活后,袁宝璟背起大书包,从长安街上的建国门开始,看准一家家大公司和银行,主动送上“自我推荐表”。中国建设银行最终接纳了这位坚忍不拔的年轻人。
在中国建设银行证券部里,袁宝璟在中国证券市场创造过几个难以企及的纪录。据说,他曾在一天之内成交证券高达6700万元。证券界的前辈提到袁宝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92年,袁宝璟以20万元的启动资金从北京市建设银行怀柔支行下海,从此开始经商历程。半年之后,黑小麦成熟,麦种很快占领全国市场,袁宝璟掘出第一桶金,获利200多万元,完成了原始积累。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宝璟从怀柔人的视线里消失了。有人说他去了海外,有人说他去了南方旅游。而他真正的行踪是去了上海。
袁宝璟在确定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时,将建昊放在证券业的天平上。他凭借卖种子的钱杀入上海证券市场。他参与中国第一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昊先后参股的企业有三九胃泰、四川蜀都大厦等,这些企业有些当时并不为人看好,很少有人进入,但袁宝璟进入了。
高峰时,建昊实业一度是3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袁宝璟的另一理财手段是买卖上市公司“壳”资源,建昊集团以1亿元资金收购了比特科技60%的股权,通过重组,引入生物制药概念,行情利好后就转让脱手,一进一出,建昊集团进账5000万元。证券业曾将袁宝璟戏称为“中国股市第一人”。
都是“坐庄”惹的祸
袁宝璟头上这些耀眼的光环,因为一个人的意外被害和警方的深入调查而黯然失色。随着案件的公开审理,司法机关认定袁宝璟雇凶杀人的黑幕也开始大白于天下。
被袁氏兄弟杀害的人叫汪兴,大连警官学校毕业后,任辽阳市刑警大队专案中队长。在辽阳,汪兴是红黑两道都很“罩得住”的大哥级人物,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和辽阳几位“笑傲江湖”的大佬级重量人物关系非同寻常。
袁宝璟与汪兴的相识是在1985年。当时汪兴被单位送到北京公安大学培训,在进京的火车上,袁宝璟与汪兴相遇,两人一见如故。
在京期间,汪兴经常与袁宝璟通电话,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见袁宝璟生活困难,汪兴还经常掏钱请他下馆子。这时候,他们还是“大哥”与“小弟”的关系。
1992年,袁宝璟像变魔术一样,其注册的建昊公司获利200多万元。这让汪兴非常受震动,他的心理强烈不平衡了。就在这一年,汪兴脱下警服下海经商,他开过私人侦探社,赴俄罗斯当过国际倒爷,但都未获成功。之后,汪兴干脆投奔了袁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