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对接“海上丝绸之路” 避免油价暴跌重击
对接“海上丝绸之路” 文莱多元化发展迎契机
编者按
在很多人眼中,我们的东南亚近邻文莱颇具神秘色彩。受益于上个世纪油气田的相继发现,这个只有42万人口、面积仅相当于上海的袖珍国家,如今已是富甲一方的石油王国,其人均收入甚至位列东盟国家第二。然而,与那些因石油暴富的中东国家一样,文莱的经济也因油价暴跌而遭受严重打击。在严峻的挑战之下,文莱被迫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适逢其时,为文莱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如今,文莱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于是,文莱有了第一家中资银行、第一个实业投资项目……本期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一带一路”大型跨境采访报道,我们的记者将带你探访这个神秘的“东方科威特”。 (赵海建)
飞机在文莱国际机场徐徐降落,远处一座有着巨大圆形金顶、浓郁伊斯兰风情的宏伟建筑跃入眼帘,那就是被戏称为“金子堆起来的”宫殿——文莱皇宫。由于巨额的财富和君主制,文莱在世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
受益于上个世纪油气田的相继发现,这个只有42万人口、面积仅相当于上海的袖珍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石油王国,人均收入位列东盟国家第二。长期以来,油气产业一直主宰着文莱的经济命脉。
转折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开始暴跌,对文莱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负增长,对外贸易缩水、财政收入锐减、赤字严重。“东方科威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多元化刻不容缓。
“‘一带一路’倡议为文莱提供了很多机会,包括投资机会和‘互联互通’等项目的机会,能够提升我们的基础设施,促进贸易、金融发展,加深人文交流,帮助文莱实现经济多元化的目标。”文莱外交与贸易部副常秘Nor Ashikin Johari 8月2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文莱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一带一路”合作使文莱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过度依赖油气资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油气收入约占文莱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财政收入来源的90%和外贸出口的95%以上。
近几年,油气产量下降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低迷,令文莱油气产业备受打击。数据显示,文莱油气产业2015年下滑1.1%,2016年下滑幅度扩大至6.1%,导致文莱经常账结余及财政收入急挫,经济连续衰退。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文莱经济分别萎缩了2.3%、0.6%和2.5%。
今天,油气产业仍支撑着文莱一半以上的GDP,这个坐拥丰富油气资源的东南亚产油国期待产量在未来几十年能够翻倍。然而,油价持续低迷、电动汽车取代内燃机汽车等潜在趋势,都给前景蒙上阴影,文莱的能源依赖型经济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文莱政府早已意识到过度依赖油气资源的危害。早在2008年1月,文莱政府就宣布启动“文莱2035宏愿”,开始推动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35年使国民人均收入进入世界前十名。但在油价一路高歌的日子里,政府并无动力积极推进,成效十分有限。
文莱产业结构的现状是,油气收入主要依赖出口,下游并未进行很好的拓展,油气产品缺乏附加值;非油气产业主要有建筑业、旅游、贸易、交通和金融等服务业,制造业几乎空白。
在严峻的挑战之下,文莱进入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苏丹的重要讲话中均体现出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决心。文莱经济发展委员会(BEDB)网站资料显示,清真、科技与创意产业、商业服务、旅游业以及下游石油和天然气为五大优先发展领域。
为加快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文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实施了“先锋产业”计划,对国内亟须发展的行业免除企业所得税和进口设备关税,免税期长达11年,出口型服务行业可享受长达20年免税政策,并可根据后续投资情况延长免税期。此外,文莱还计划建设自由贸易区和经济特区。
打造“文莱清真”品牌是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推动清真产业发展,文莱成立了“环球清真产业处”(GHID)。目前,文莱清真产业园区包括农业科技园和生物创新走廊,正在大力招商引资。
油气产业仍将是文莱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30年,文莱油气产业的支出将达到88亿文元。长期以来,文莱的油气开发依赖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文莱政府希望,到2035年,文莱油气产业能够提供5万个工作岗位,本地就业率达到80%,本地经济成分力争达到60%。
文莱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并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9月在广西南宁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与文莱‘2035宏愿’增强基建能力和改善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高度契合。二者对接,既可助力文莱经济多元化发展,也可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与旅游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