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对接“海上丝绸之路” 避免油价暴跌重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0-23 09:35

  对接“海上丝绸之路”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第二次任主题国的文莱成为焦点。文莱苏丹哈桑纳尔率团来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文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两国“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文方表示,愿在农业、渔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清真食品、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同中方的务实合作。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文两国经贸合作正在全面展开,涵盖金融、电信、物流、油气、港口运营、道路桥梁建设、产业园开发、香料生产加工、新能源汽车、清真食品和水产养殖等领域。

  恒逸文莱PMB项目是文莱近年来最大的单一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34.45亿美元,备受两国政府重视。这个800万吨级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位于大摩拉岛,由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和文莱财政部全资设立的主权基金(SDC)合资建设,预计2018年底投产。

  有分析指出,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望将文莱项目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炼厂典范。

  “恒逸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将逐步产生收益和联动效应,上下游、相关产业会陆续进来。中国企业增多后,中国对文莱经济的影响力将提升,有望把它从经济低谷带上来。”8月23日,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经商处主任朱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

  港口投资合作也是一大亮点。今年年初,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旗下的北部湾控股(香港)公司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摩拉港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了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截至今年4月,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增长25%,操作效率显著提升。

  摩拉港是文莱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目前文莱除油气资源外90%的进出口货物均途经摩拉港。尽管文莱市场容量小,但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形成6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文莱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以此获得扩展。文莱致力于将摩拉港建成国际大港,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将自身打造为东盟及东盟东部增长区的航运中心、运输中枢。在此设立一个经济特区成为潜在选项,不过,经济特区所处位置尚未确定,方案仍在规划设计中。

  广西北部湾集团将助其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摩拉港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逐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摩拉港的竞争力,同时开发建设后方自贸区、工业园和物流园,实现港-产-园协调发展,吸引更多的产业到文莱投资。

  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项目是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2014年,中国与文莱共同推动建立了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双方在农业、工业、港口物流、清真食品加工、医疗保健、生物医药、旅游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据了解,除摩拉港码头运营项目之外,走廊框架下已落地的还有海世通渔业养殖项目。

  哈桑纳尔9月在南宁出席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时表示,广西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投资及管理经验,文莱则提供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球穆斯林市场的途径,期待双方充分利用好“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使之成为中国进入东盟市场和全球穆斯林市场的一条捷径。

  据了解,广西瑞安物流公司将与文莱经济发展局合作,在广西和文莱设立香料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销往穆斯林国家及欧美市场。

  在基建领域,中国建筑、中国港湾、中国水电等中资企业的身影活跃在桥梁、水坝等项目上。据商务部资料,据中国商务部资料,文莱政府2014年发布《陆路交通总体规划》,计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扩建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文基建合作迎来机遇期。

  中国投资注入活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文投资迅速增长。据中方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文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金额27.8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文累计直接投资1.7亿美元,华为、中银香港等30余家中企纷纷在文莱扎根,为文莱市场注入活力。

  “当前文莱政府对于引进其他国家的产业有迫切需求,对外商投资特别是中方的投资很感兴趣。近两年来,来文莱考察的团体特别多,中国企业态度非常积极。文莱经济下滑对于中企进入文莱市场是一个机会,可通过投资在这里不断地发展壮大。”朱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朱荣介绍,文莱的投资环境有其独特优势:国内政治稳定,土地、电力、水等资源、能源成本较低;赋税较低,以征收18.5%的企业所得税为主,在东盟地区属较低水平,无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同时,劣势也不容忽视:文莱工业结构单一,商业体系不完善,投资其他产业缺乏上下游环节的相关配套,并且当地的合作伙伴难寻;文莱人口少,相关专业人士有限,缺乏成熟的技术工人,劳动力成本较高。

  “因此,中企进入文莱时产业选择十分重要,要考虑和当地产业的衔接,并且不能依赖文莱的劳动力和市场。石化相关的项目受政府欢迎,由于文莱环评标准很高,钢铁等产业不是引进的目标。”朱荣说。

  在他看来,文莱是个理想的“加工基地”,适合从他国进口原材料,在文莱进行加工并将成品出口海外的“大进大出型”企业,如葫芦岛钢管厂。在东盟国家中,文莱地理位置优越,自此出口产品可降低运输成本。

  由于宗教文化的特殊性,文莱缺乏娱乐设施,并且禁酒,发展旅游业等产业受到制约。

  尽管拥有华丽的金顶清真寺、帝国酒店,这个被婆罗洲热带雨林包围的国家整体仍给人留下宁静、质朴的印象。在首都,目之所及未见几座高楼,从城市建设难以看出这是一片富裕之地。事实上,文莱的富裕更多地体现在优厚的福利上:文莱人民享受居住补助、廉价汽油、免费的医疗和教育,这在财政收入锐减的时期也成为政府“难以承受之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文莱失业率高企,官方公布失业人数约1万人,潜在的失业人数可能更多。近几年,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颇大,项目能否解决当地就业也是一个主要考量。

  “中企对文莱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们不希望它们‘一窝蜂’地到这里来,文莱市场容量小,本身资源承受力也有限,希望中企能够慎重选择,”朱荣说,“今年,文莱的项目进入了全面的建设期,我们的任务是把这几个项目扎扎实实地做好,让文莱对中企树立信心。”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非法收受1.34亿余元 彭国甫一审被判死缓
  • 2025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今年端午节放假几天
  • 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调度部署今年以来最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